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华熙生物获得PDRN复配专利

    9月25日,天眼查显示,华熙生物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具有舒缓功效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专利申请号为CN202310790327.2,授权日为2025年9月23日。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舒缓功效的组合物,由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和依克多因或其衍生物组成。该组合物通过两种成分的结合,克服了单一生物活性物质功能单一的缺陷,发挥协同增效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敏感肌肤并加速皮肤修复,同时还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15小时前
  • 先为达生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近日,先为达生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IPO上市。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为其联席保荐人。


    先为达生物以GLP-1为核心靶点,核心产品埃诺格鲁肽注射液(XW003)预计2026年可商业化上市。


    根据柳叶刀子刊的文章数据,埃诺格鲁肽的临床效果要优于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Step 1数据,这为埃诺格鲁肽提供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15小时前
  • 巨子生物控股股东斥资1.056亿港元增持公司股份

    9月24日晚间,巨子生物在港交所公告,董事会接获公司控股股东Juzi Holding Co., Ltd通知,自2025年6月9日发布增持计划后,截至本公告日期,Juzi Holding于市场内合共购入2,006,600股公司股份,增持金额合计约为1.056亿港元(不包括佣金及其他开支)。紧随本次增持后,于本公告日期,Juzi Holding合共持有公司583,111,535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数的54.45%。Juzi Holding可能会根据市场状况和适用的监管要求,不时进一步增持公司股份。

    15小时前
  • 华熙生物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种具有舒缓功效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华熙生物(688363)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具有舒缓功效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专利申请号为CN202310790327.2,授权日为2025年9月23日。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舒缓功效的组合物,包括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和依克多因或其衍生物,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本申请提供的组合物,将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和依克多因或其衍生物两种主要成分结合,克服了生物活性物质功能性单一的缺陷,复配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和依克多因或其衍生物可以协同增效,有效舒缓敏感肌肤,加速皮肤的修复过程。


    1天前
  • 礼来拟投资65亿美元在得州建造生产基地

    9月24日,礼来公司周二宣布,将投资65亿美元在得克萨斯州休斯顿市建造一座生产基地,以扩大公司所谓 “小分子药物” 产品线的产能,其中包括备受关注的实验性肥胖症治疗药物。这是该制药公司计划在美国进行的一系列新投资中的第二项。今年2月,礼来公司曾宣布将投资至少270亿美元在美国新建四座国内生产工厂;而自2020年以来,该公司已累计投入230亿美元用于相关投资。

    1天前

 医美行业观察

“填充时代”至“再生时代”的临床转向:微球技术赋能机构升级解决方案

观察

观察君

阅读数: 530

( 0 )

( 0 )

( 0 )

2025-09-24 10:57

在医美填充领域,“自然原生”“长效维持” 已不再是营销口号,而是真切成为消费者选择治疗时的核心考量。随着审美理念趋于理性、信息获取愈发便捷,如今的求美者越来越注重“微调式抗衰”“妈生感”美学,拒绝虚假肿胀和频繁补打。在这一趋势推动下,注射材料也从早起单纯物理填充,逐步进入“再生美学”为主导的新阶段。


行业正在经历从“填充时代”迈向“再生时代”的关键转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微球“作为胶原再生的核心发动机,其技术演进成为影响医美填充效果优劣的关键。


从早期惰性材料到新一代再生材料,四次技术迭代本质上是对”效果与安全“的持续优化。而“微球” 的形态、分散性与稳定性,直接决定填充效果的优劣:本文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解析该材料的核心技术优势,为消费者科学选择再生材料提供参考。


一、医美填充常见困扰:从注射材料进化史看 “微球” 的关键作用


不少求美者在填充治疗后曾遭遇肿胀不消、形态移位、效果短效等问题,这些困扰的根源往往与注射材料的核心成分 ——“微球”(胶原再生的关键载体)密切相关。医美注射材料的发展历程,本质是对 “微球性能” 的持续优化,至今已历经四次重要迭代:


  • 第一代:惰性填充材料(硅油、奥美定)—— 已全面淘汰


此类材料无 “微球” 设计,仅通过 “物理占位” 实现填充效果,但无法被人体代谢,远期易引发炎症、组织粘连等并发症,不符合现代医美 “安全可逆” 的标准,目前正规医疗机构已全面禁用。


  • 第二代:传统活性材料(交联透明质酸钠)—— 基础填充选择


以透明质酸为核心,无 “微球” 成分,凭借即时填充效果与良好组织相容性成为市场主流。但其受限于体内降解特性,效果维持周期仅 6-12 个月,需反复注射;部分产品还存在注射后透光、局部肿胀等问题,难以满足对 “长效精致” 有需求的消费者。


  • 第三代:早期再生材料(片状 / 抛光微球冻干粉)—— 技术探索阶段


首次引入 “微球” 作为胶原再生载体,实现从 “单纯填充” 到 “组织再生” 的突破


1. 片状不规则微球冻干粉:初步实现从“惰性物理填充”到“刺激胶原再生”的转变,实现 “胶原再生” 突破,延长维持时间


41.jpg

某片状PLLA微球在电镜和显微镜下的展示


2. 抛光微球冻干粉:工艺革新,微球形态优化为圆形,改善微球分布均匀性,实现胶原类型有序转化将III型胶原升级至 Ⅰ 型胶原


42.jpg

某CaHa微球在电镜和显微镜下的展示


3. 即用型复合凝胶:即开即用,无需复配,突破冻干粉局限性,满足凝胶即时填充 + 微球长效再生的双效协同


43.jpg

某CaHa微球和某PCL微球在电镜下的展示


  • 第四代:新一代再生材料(BOND-H 技术微球凝胶)—— 技术成熟阶段


44.png

PLLA-b-PEG微球在电镜下的展示


随着 BOND-H 氢键桥联超融合技术的研发应用,“微球” 性能实现质的突破: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使 PLLA-b-PEG 微球与透明质酸钠凝胶形成稳定互穿网格,具备微球均匀分布、相容性优、即时与长效效果兼顾的优点,成为当前再生材料领域的主流选择。


核心提示:优质 “微球” 的三大评判标准


从材料迭代史不难看出,“微球” 的性能直接决定再生效果,消费者选择时可重点关注三点:形态规则(圆形为佳,减少组织刺激)、分散均匀(避免聚集形成结节)、固定稳定(不易移位,保障形态自然)。


二、BOND-H 技术的核心优势:重新定义再生填充效果


作为新一代再生材料的核心技术,BOND-H 氢键桥联超融合技术通过创新的分子设计,为胶原再生创造 “黄金环境”,实现 “即时美学效果” 与 “长效安全维持” 的双重平衡:


优势一:分层适配,精准满足不同部位再生需求


通过调控氢键作用力,BOND-H 技术可构建适配面部不同组织层次(骨膜层、筋膜层、真皮层)的仿生胶原网格


优势二:稳定分散,有效规避安全风险


传统再生材料的主要安全隐患的是微球聚集与材料移位,而 BOND-H 技术通过 “微球 - 凝胶互穿网格” 设计,微球分散均匀度提升 ,网格结构可牢牢锁定材料位置,避免注射后移位。


三、“三生三式” 产品系列:按需选择,匹配个性化抗衰需求


BOND-H 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 “三生三式” 再生产品系列,三款产品针对面部不同抗衰需求进行差异化设计,形成全场景覆盖:


濡白天使:立体塑型


45.jpg


如生天使:紧致提升


46.jpg


如生熊猫:眶周抗衰


47.png


四、消费者选购指南:三步科学选择再生材料


面对多样的再生材料产品,消费者可通过以下三步,精准匹配需求,规避治疗风险:


第一步:看微球性能


优先选择形态规则、分散均匀的圆形微球产品,避免选择片状或易聚集的微球材料,减少术后红肿、结节等风险。


第二步:查核心技术


关注产品是否采用如 BOND-H 这样的稳定技术,确保微球与凝胶结合紧密,不易移位,保障治疗效果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第三步:对自身需求


根据抗衰目标选择对应产品:立体塑型选濡白天使,提升紧致选如生天使,眼周抗衰选如生熊猫,避免 “盲目跟风” 选择不匹配的产品。


结语


随着医美技术的不断发展,再生材料已从 “技术探索” 进入 “成熟应用” 阶段。BOND-H 技术的出现,不仅解决了传统材料的诸多痛点,更通过 “三生三式” 系列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个性化的抗衰方案。消费者在选择时,可结合 “微球性能、核心技术、自身需求” 三大维度,科学决策,在实现 “自然长效” 抗衰效果的同时,保障治疗安全。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