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福瑞达:上半年营收17.90亿元

    福瑞达2025上半年营收为17.9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7.05%;利润总额由1.85亿元降至1.53亿元,同比下跌17.31%;归母净利润、归母扣非净利润分别下滑15.16%、6.25%。其中化妆品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0.94亿元,占总收入的61.13%,但同比减少7.73%。

    2天前
  • 贝泰妮:营收23.72亿,同比下滑15.43%,薇诺娜宝贝和瑷科缦成“第二增长曲线”

    上半年,贝泰妮实现营收23.72亿元,同比下滑15.43%;归属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滑49.01%。对于营收变化,贝泰妮在财报中称,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规模较上年同期增加,以及悦江投资于2023年10月31日起纳入公司合并范围的综合影响所致。


    薇诺娜宝贝和瑷科缦,正崛起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报告期内,分别同比增长8.62%和93.89%,营收达到1.10亿元和5147.07万元。


    2天前
  • 敷尔佳半年度业绩承压,实现收入8.63亿元

    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8.63 亿元,同比下滑 8.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30 亿元,同比下滑32.54%;扣非后净利润 1.66 亿元,同比下滑48.66%,净利润下降主要因宣传推广费用同比增 39.56%;


    核心业务中,化妆品类收入 6.25 亿元,同比增加29.95%;医疗器械类收入 2.38 亿元,同比下滑48.07%;销售渠道以线上为主,占比 80.50%;研发投入 2,332.65 万元,同比 增加47.65%,重点推进重组 Ⅲ 型人源化胶原蛋白贴敷料等 Ⅲ 类医疗器械研发。


    2天前
  • 巨子生物:营收31亿,净利润11.8亿

    8月27日,巨子生物发布半年报,数据显示,巨子生物2025年上半年营收31.13亿元,同比增长22.5%,净利润11.82亿元,同比增长20.6%。

    其中功效性护肤品收入达24.10亿元,同比增长24.2%;医用敷料收入6.93亿元,同比增长17.1%。从品牌构成来看,可复美、可丽金两大核心品牌贡献了巨子生物总收入97.8%。从渠道构成看,线上直销仍是巨子生物营收的核心来源。


    2天前
  • 福瑞达上半年营收17.90亿元

    福瑞达近日发布2025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90亿元,同比下降7.05%;实现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下降15.16%;扣非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降6.25%;经营活动现金流则断崖式下跌86%,仅1867.74万元。

    分业务板块看,福瑞达化妆品板块营业收入10.94 亿元,毛利率 61.99%;医药板块营业收入 2.07 亿元,毛利率 51.80%;原料及衍生产品、添加剂板块营业收入 1.79 亿元,毛利率 40.93%;物业管理及其他营业收入 2.93 亿元,毛利率 21.80%。


    2025-08-28 11:12

 医美行业观察

从澳玛星光到菲欧曼,品牌下场开机构,谁在解锁新的“流量场”?

观察

观察君

阅读数: 1024

( 0 )

( 0 )

( 0 )

2025-04-25 09:44

近期医美行业观察在统计连锁医美机构数量时,“菲欧曼美学空间”进入我们的视线,根据大众点评显示,菲欧曼美学空间在全国已经开出了16家店。


图片1_副本.png


就在前几年机构ODM或OEM掀起一股不小的舆论风潮时,行业另一端,上游品牌开线下旗舰店也已经成为现象级趋势。


与一些美妆护肤品牌开设线下渠道不同,包括百货商城、化妆品店、美容院、药房、旗舰店等多种类型渠道,而医美上游品牌基本集中在医美机构、双美机构和医院。行业特性与渠道差异也就决定了医美上游品牌开设线下门店模式的独特性,并且在不断摸索中,创新着线下门店的运作模式。


其一是介于生美和医美之间的上游品牌开出的线下医美中心。


例如菲欧曼、修丽可、优时颜等一线品牌开设的医美联合诊所、护肤中心。以修丽可为例,2023年在中国推出第一家SKINLAB整全护肤概念店,也是集专业护肤和医学美容一体的医美联合诊所。


一直在医美机构和求美者中口碑爆棚的「菲欧曼」在这几年监管愈发严格的医美市场中,产品营销处处受阻。但是自从2017年「菲欧曼美学空间」在北京开出首家门店后,如今在全国已经开出16家店。


如果给这类线下店贴一个标签的话,应该是“服务”,相比于医美以效果为导向的特点,这类门店更注重用户体验感,也更多借鉴了生美的极致服务,更高端、更专业。


其二是绑定更深的专业医美品牌店。


这一类有一个代表性品牌——澳玛星光。据悉,澳玛星光是以色列飞顿的直营品牌,但此“飞顿”也并不是单纯的设备品牌。澳玛星光与飞顿之间的关系是基于品牌隶属、设备技术支持以及战略合作的多层次联系。


发展到今天,澳玛星光虽然依然以光电为主,并且飞顿产品占绝大多数,但是随着行业的变化,澳玛星光涵盖的品类和品牌已经非常多样了。


除此之外,像科医人与福州华窈轻美医疗美容机构联合打造的“科医人光子嫩肤联名店”,以及福瑞达生物股份旗下高端品牌善颜与美途时光探境联合打造的“生活美容+医学美容”双美旗舰店。


这种合作的形式,品牌与机构之间要的是相互借力。


医美上游品牌主导的线下门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成为行业内不可忽视的存在。这种现象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1 (1)_副本.jpg


如果问一个医美从业者,今年最难的是什么?他一定会回答你是流量,流量的终极形态就是求美者。


对于品牌来说,不管是深度涉入线下机构,还是仅仅联名,都源于对流量的焦虑。用一句话形容,就是“若非生活所迫,谁愿意把自己变得一身才华”。如果生意好做,品牌肯定更愿意做自己擅长的,同理,机构也是。


医美上游品牌的线下扩张,既是行业流量焦虑的具象化表达,也是消费升级趋势下的模式创新。品牌试图通过“体验场”的搭建,直接触达求美者并重构信任链条。当流量红利消退、监管趋严时,线下门店不再仅是销售渠道,而是成为品牌价值传递、用户黏性培育的核心阵地。


未来,这种“上游反哺下游、专业赋能体验”的模式或将催生更多跨界融合,而能否在服务与效果的平衡中开辟新增长点,将成为医美行业生态重塑的关键。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