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医渡科技大模型首次应用于医美领域

    8月12日,医渡科技发布公告,公司与广附院联合打造的“脉管性疾病多模态专病数据库”、“美易智能体”在广东省医院协会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这是医渡科技大模型首次应用于医美领域,也标志着国内整形美容领域在数据整合与智能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8-15 10:34
  • 植物科技护肤品牌「美可觅」获千万级战略注资

    8月11日,杭州禾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厦门禾芃农业研究院。资金将主要用于建设植物活萃实验室、拓展临床皮肤科渠道等。品牌首推超分子包裹技术积雪草苷精华,并计划2026年实现包装全降解。

    2025-08-15 10:34
  • 爱美客嗨体在微博引发9亿+曝光量

    近日,爱美客嗨体在微博发起了「脖子比脸老算工伤吗」、「嗨体去颈纹」等话题,并在微博总部进行了扫楼活动,以发布博文/平台的数量兑换蓝牙音响、一次性胶片相机以及手持风扇等奖品。截止目前,「嗨体去颈纹」话题下的讨论量达到25.1万,阅读量超过9.1亿次。不少KOL、认证医生都在该话题下发表自己的见解,算是品牌的又一次破圈活动。

    2025-08-15 10:33
  • 创健医疗「终止挂牌」申请获批准

    8月8日,创健医疗(873474.NQ)对外发布公告,公司已于8月5日向全国股转公司提交了终止挂牌的申请并获受理。同时,全国股转公司也于8月11日发布公告,决定自2025年8月14日起终止其股票挂牌。


    据悉,创健医疗于2024年初启动上市辅导,于2024年11月正式在新三板挂牌,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2025-08-15 10:33
  • 润双鹤拟投资设立基金,聚焦合成生物

    8月12日,华润双鹤发布关于设立华润双鹤产业基金暨关联交易的公告,表示拟投资设立华润双鹤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呼和浩特) 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目标募集规模为5亿元人民币,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双鹤(北京)生物拟以自有资金出资不超过8,700万元人民币,占基金总出资额的比例不超过17.40%。

    2025-08-14 12:19

 医美行业观察

医美监管趋严,挥向不正当竞争的组合拳有多“狠”?

产业

观察君

阅读数: 2841

( 0 )

( 0 )

( 0 )

2021-10-25 09:45

导读: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一则征求意见稿让整个医美行业平地起惊雷。这个重在打击制造“容貌焦虑”、堪称“史上最严”的医美广告执法指南让不少医美从业人士慌了神,认为医美的又一轮监管风暴要来了。其实这次并不是短暂的整治风暴,而是整个医美行业进入了强监管时代,医美行业已经走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文|周七


01 重拳整治医美行业,这次监管都是狠招


8月2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布关于征求《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提出,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整治各类医疗美容广告乱象,着力解决危害性大、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市场监管总局作为医美行业的主要监管单位之一也参与到了对医美行业的整顿行动中。


今年医美概念版块表现惊人,不少股票上演了“沾医美就疯涨”的反常现象。颜值经济也成为所有人眼中的香饽饽,其中占大头的医美产业更是吸引了众多资本和上市公司的“跨界”。在社会和资本的双重助力下,我国的医美市场规模正在迅速壮大,与此同时医美行业也进入到了国家监管层的视野之中。


其实自2017年开始,国家监管层面就对医美行业开始了一些监管动作,由于当时条件不够成熟,医美通常被放在医疗版块内被涉及,并没有针对医美。因此医美相关的整治行动进行了多年,但是并没有取得足够明显的效果,医美行业内部的顽疾和乱象依然存在。


不过从今年开始,相关监管部门正在下决心整治医美行业的种种乱象,不同于过往的“雷声大雨点小”,今年监管部门的招数都是动了真格。


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将于6月到12月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在医美下游,严厉打击非法场所、严格规范医美行为。在医美上游,严厉打击非法制售药品医疗器械行为。截至目前,已经有北京、广东、云南、陕西、四川、上海等多地响应号召,发布了当地专项整治医疗美容机构的工作方案。


7月,国家卫健委针对舆论热切关注的“瘦小腿手术”医美项目,发布了《关于禁止开展“小腿神经离断瘦腿手术”的通知》,称该手术存在严重安全性问题,有悖于医学伦理原则。禁止“小腿神经离断瘦腿手术”应用于临床,并且全国范围内开展针对该手术项目的专项清理整顿,继续违规开展的机构或医务人员将会被处理。


在国家卫健委对非法医美重拳出击的同时,人民日报在舆论方面也进行了引导。人民日报在8月份刊文《医疗美容,要最佳效果也要防不良后果》,称一些医美机构在宣传过程中只谈“最佳效果”,不谈“不良后果”容易使消费者忽视安全隐患。


除了卫健委在行政层面下大力气整治医美乱象,相关金融监管机构针对非法“医美贷”也祭出了杀手锏。6月份,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倡议提出,金融机构不与任何不法医疗美容机构开展合作,不向任何不法医疗美容机构客户提供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


光是行业协会的倡议还不够,紧接着在8月1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要求在其交易所挂牌的部分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入池基础资产中不得有“医美贷”,对“医美贷”实现了资金端的“釜底抽薪”。这次联手封杀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有消息称封杀行动当天就有消费金融机构暂停了医美相关贷款业务。


继国家卫健委、金融监管部门的动作之后,市场监管总局这次针对违规医美广告的征求意见稿更是暴击。从非法医美手术服务、臭名昭著的医美贷,再到非法医美广告,国家监管部门的动作正在涉及医美行业的各个方面。


02 医美行业不怕规范,也没有理由去害怕


今年监管方面针对医美频频出手的背后,是我国医美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报告,我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自2016年的776亿元增至2020年的154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9%,规模全球最大。2020年我国医美用户人均年消费约在15000元。预计未来十年仍将维持高速增长。


同花顺数据显示,目前A股市场共有51家医美概念股,其中不少企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100%。不难看出,我国医美行业蛋糕很大,投资前景也十分广阔。


虽然各地面对医美行业的监管行动越来越严、越来越细,让许多医美从业人员一度风声鹤唳。但是联合丽格集团董事长李滨却认为面向医美行业的监管和规范可以更严格一些。李滨在谈到医疗美容广告问题时表示,根据就医目的和动力不同,医疗美容应该归类成“消费医疗”而非“疾病医疗”。由于属性上的差异,消费医疗拥有极强的选择性,这也导致医美机构离不开广告和营销,甚至成为目前获客的主要方式。


目前医美广告的监管是借用疾病医疗的规则,法律规范依然过于笼统和简单,对医美广告的监管太“死板”,按照当下规范,消费医疗不能做太多宣传,一宣传就很容易违规。李滨认为,“规范越细越好、越严格越好,规范越细就意味着行业规则越明确,规范太粗反而不利于竞争。”


无一例外,多家证券机构和知名行业人士都认为,虽然目前的监管短期内对疫情形势下的医美市场带来重击,让一些尚未形成规范形态的医美企业面临困境;但从长期看,有利于规范庞大的医美市场,规范整形美容的广告宣传,遏制打擦边球的推广行为。对于正规机构和上游品牌无疑是一个利好,可以促使机构、品牌更加专注地做好服务、打造品牌,同时也能给更多消费者带来福利,减少社会对医美行业的错误认知。


不管愿意与否,监管部门今年以来的连番组合拳似乎表明,医美行业面对的已经不再是过去运动式的监管策略,而是进入了政府长期调控的视野。看似对医美行业下“狠手”、残酷无情,实则鱼龙混杂的行业整顿之后才会迎来真正的发展。


文章来源:医美产业笔记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