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医美行业观察
从新氧到京东医美,看医美收缩期的“新活法”
10月的医美市场,正上演一场冰与火之歌。
一面是行业媒体报道“2025年1—9月,医疗美容相关企业主体共有1.2万余家注销,已达2021年全年注销总量峰值”的寒意;
另一面是京东医美国贸店开业即爆满,核心项目预约几乎全线排满至11月30日。
中小机构成批离场,跨界巨头高歌猛进,这场强烈的反差,讲述医美行业旧的生存逻辑正在失效,新的游戏规则正在书写。
01 价格内卷战失灵
过去一年,许多机构陷入了“降价-引流-再降价”的死亡螺旋,但市场反应却愈发平淡。这说明在信息越发透明的今天,低价本身已无法构成护城河。
这就导致部分机构被困在了一片模糊而危险的“中间地带”——既无法在价格上拼过极致压缩成本的平台型对手,又无法在专业度和信任感上建立起足够壁垒以吸引看重价值的顾客。
这1.2万余家注销的企业,大多便是此模式的牺牲品。
02 分化中的三条生存路径
新氧路径:极致性价比的“价格屠夫”
新氧以“击穿底价”的姿态,将童颜针拉至2999元,宣告了其瞄准价格高度敏感型大众客群的决心。
其核心逻辑是:通过平台化运营和规模化采购,将供应链效率压榨到极致,用最低的价格吸引最广的基盘客户。这是以规模对抗利润的电商打法在医美领域的复刻。
京东路径:品牌背书的“信任基建”
京东医美的定价并非最低,但其“正品溯源、价格透明、持证医师、拒绝推销”的承诺,为其构建了坚实的“信任基建”。
消费者支付的溢价,购买的不是具体的产品,而是“绝不踩坑”的确定性。它将自身在电商领域积累的最大资产——品牌信誉,成功转化为医美赛场的核心武器,精准服务于那些价格不敏感,但安全与品质极度敏感的客群。
芙艾路径:专业主义的“价值锚点”
与此同时,一批定位中高端的机构,如芙艾、智美等,则展现出另一种生命力。
它们不参与平台价格战,而是深耕医生IP、定制化服务与特色项目,牢牢锚定追求个性化、高品质服务的客群。它们的稳定,证明了当产品同质化时,专业的深度与服务的温度,本身就能创造无法被低价替代的稀缺价值。
03 生存法则:从“通吃”到“深耕”
这三条路径的背后,是医美消费逻辑的根本性转变——从盲目跟风到理性分层。
德勤调研显示,近六成消费者减少了消费频次,但近八成保持了甚至提升了单次消费金额。这意味着,市场正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
未来的生存法则无比清晰,放弃通吃幻想,选择精准深耕。模糊的定位,摇摆的策略,在这个时代已再无生存土壤。
对于每一位从业者而言,真正关键的问题不再是行业会不会变好,而是当变革来临,我,站在哪一边。2025年12月3日,上海,由医美行业观察主办的「新世界 精耕增长·2025未来医美大会暨追光大赏颁奖盛典」,我们一起聊聊~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