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医美行业观察

“门诊喜报”营销翻车,流量内卷下什么才是正确的宣传?
10月16日,兰州兰石医院因一则引发争议的“喜报”登上热搜。
内容显示,该院9月门诊量达7577人、手术426台,10月开诊首日门诊451人、手术25台。事后,院方回应称该内容系新员工私自发布,并表示已就管理疏漏进行深刻反思。
在当前流量普遍见顶的背景下,企业为获取关注各出奇招,医美行业亦不例外。不少企业在产品名称和包装上费尽心思,曾在行业内掀起热议。

例如,再生材料领域近期掀起了一场“色彩之战”。艾维岚率先推出名为“上瘾红”的童颜针新品,此后,爱唯缇的“破晓橙”与四环医药的“澎湃蓝”迅速跟进。
除了色彩营销,产品命名也愈发“包装化”。一些设备的本体名称本应严谨专业,如“射频治疗仪”和“超声治疗仪”,但“高潮针”、“回春针”等猎奇的名称层出不穷,让医美行业仿佛陷入一场浮夸的“造词游戏”。
医美机构之所以倾向于采用这类博人眼球的营销方式,背后是流量焦虑的驱动。在行业早已进入红海的当下,流量成为机构能否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从市场表现可见一斑:2025年前9个月,全国有1.2万余家医美相关企业注销,创下历史记录;而新氧、京东健康、美丽田园等企业却仍在逆势扩张。
究其原因,正是这些企业在流量端具备显著优势,新氧与京东作为线上平台,已建立起稳定的流量池;美丽田园作为双美模式的代表,可以通过生美对医美引流,同样具有流量优势。
然而,在追逐流量的过程中,医美企业更应回归行业本质,避免被短期热度所裹挟。事实上,部分企业已开始探索更具持续性的流量路径。

以锦波生物、巨子生物、爱美客等为例,它们不约而同地将业务延伸至化妆品与护肤品领域,试图通过更贴近消费者的产品,建立更稳定、更长久的流量来源。
公开资料显示,爱美客近日完成了首个化妆品新原料的备案;锦波生物创始人杨霞亲自为旗下科技护肤品牌“同频”站台,传递出企业从B端医疗器械向C端功能性护肤市场战略延伸的明确信号。
从种种营销失序到向消费品领域的拓展探索,医美行业的流量博弈归根结底是对增长模式的抉择。
短期吸睛固然能带来一时关注,但行业的长远发展,终究要依靠产品力、品牌力与用户信任来支撑。期待医美赛道能涌现更多坚守长期主义的企业,共同推动行业走向更健康、更规范的未来。
2025年12月3日,上海,由医美行业观察主办的「新世界 精耕增长·2025未来医美大会暨追光大赏颁奖盛典」,我们一起聊聊~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