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大熊制药“A型肉毒杆菌毒素”中国国内注册获CDE受理

    10月11日,大熊制药旗下100单位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NABOTA”(俗称“绿毒”)的进口注册申请,获中国CDE

    (药品审评中心)正式受理。

    此前,NABOTA曾于7月30日自愿撤回2021年12月提交的中国注册申请,撤回原因是审批超常规周期,

    企业需补充材料以完善申请;9月15日,大熊制药官网通告NABOTA(A 型肉毒杆菌毒素)再次向CDE

    申请中国国内注册,适应症为:用于20岁至65岁成人因皱眉肌和/或降眉间肌活动引起的中度至重度眉间纹

    的暂时性改善。


    16小时前
  • 创健医疗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进入CDE药审中心审评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信息显示,由创健医疗申请的“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冻干纤维”于10月14日

    获受理。值得关注的是,7月30日,创健医疗的“重组Ⅲ型胶原蛋白植入剂”申请也获得受理。


    16小时前
  • 华东医药高端透明质酸MaiLi Precise中国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获NMPA受理

    近日,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欣可丽美学(杭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收到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签发的《受理通知书》,其申报的三类医疗器械含利多卡因注射用交联透明

    质酸钠凝胶MaiLi Precise注册申请获得受理。


    16小时前
  • 昊海生科旗下无痛交联玻尿酸凝胶进入注册申报阶段

    10月9日,昊海生科(688366.SH)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旗下的无痛交联注射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

    已进入注册申报阶段。

    昊海生科目前在研项目共计21项。其中,在医美领域,无痛交联注射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已进入注册申报阶段;

    线性精密交联水光注射剂产品已于2025年6月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复合凝胶和注射用透明质酸钠

    复合溶液产品已进入注册检验阶段;加强型水光注射剂产品已于2025年8月完成临床试验出组。 


    16小时前
  • 艾伯维旗下E型肉毒毒素申报上市获CDE受理

    10 月 13 日,CDE 官网显示,艾伯维注射用 E 型肉毒毒素(TrenibotE)上市申请获受理,注册分类为 1 类。

    根据公开资料和临床试验进展,Insight 数据库推测适应症为中度至重度眉间纹。

    TrenibotE 是同类首创的 E 型肉毒神经毒素,2025 年 4 月,艾伯维向 FDA 提交了该产品的首个上市申请,

    此申请得到来自 2100 多名接受 TrenibotE 治疗患者的临床研究数据的支持,其中包括两项评估 TrenibotE 治疗

    中度至重度眉间纹的关键性 III 期临床研究(M21-500 和 M21-508)以及一项 III 期开放标签安全性研究(M21-509)。


    16小时前

 医美行业观察

小红书开展医美专项治理,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观察

观察君

阅读数: 2633

( 0 )

( 0 )

( 0 )

2022-02-23 10:00

医美产业笔记导读:2021年立下的法规政策,都会在2022年有明显的效果。


2月17日,小红书再次发布医美品类专项治理公告称,于近期启动医美品类专项治理行动,取消对私立医美机构的专业认证。小红书表示,此次医美专项治理行动,第一阶段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取消对私立医美机构的专业认证,专业认证仅对公立三甲医院及三甲医院医美科医生开放;二是对普通用户生产的医美笔记进行回查清理,并对涉嫌营销导流、违规医美的内容和帐号进行下架、封号、降级处理。


细数过去几年,小红书的“整治”力度似乎火候都不太够。2019年7月,《南方都市报》曝光小红书医美乱象,有卖家以“种草”之名销售国家违禁药,甚至引流至线下无资质医疗机构和游医进行注射。除此之外,还有微整形培训机构在小红书大肆“种草”,培训无资质医生。


小红书在7月29日晚下架,10月14日晚才恢复上架。


同年12月,央视揭秘带货圈黑幕,点名小红书存在笔记代写代发、软文过多等问题,种草、试用笔记多为虚假内容,只为吸引消费者购买,并且批评小红书等电商平台上存在刷评论、刷点赞等违规行为。


2019年的小红书在医美中栽了很多跟头。进入2021年,可以明显看到小红书在整顿医美上的动作,2021年6月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臻美行动,据了解,其在三个月内共处理违规笔记超5.1万篇,处理违规账号2.6万个;2022年1月5日,小红书公布第二批违规营销治理名单,此次封禁39个品牌,其中包括15家线下实体医美机构。小红书方面称,相较首批封禁品牌,第二批治理范围扩展至线下商业实体,从消费品牌扩大到线下医美机构和医美用品品牌。


最近小红书对医美的打击近乎“苛刻”,从封禁“虚假种草”需求方品牌和线下商户,到起诉“代写代发”中间方的通告平台和MCN机构,小红书“虚假种草”专项治理范畴覆盖至整条灰色产业链。


01专项治理,是刮骨疗毒还是饮鸩止渴


打击灰色产业链,笔者是支持的,但是“一刀切”的玩法确实有待商榷。


“取消对私立医美机构的专业认证,专业认证仅对公立三甲医院及三甲医院医美科医生开放”


对于这项治理规定,利与弊其实很明显。


众所周知,小红书以“种草”闻名,从商业的逻辑来讲,小红书的商业价值很高,小红书中博主的粉丝相比其他平台粉丝的价值也更高。


对于私立机构及其医生来说,被取消认证确实算得上一种打击。在医美医生强调个人IP打造的当下,平台至关重要,而且随着各种各样平台的增多,医美医生也从最初的微博“疏散”到公众号、小红书、抖音等各个平台。


所以对于“发迹”于小红书的医生来说,再转移阵地向其他平台是需要耗费时间精力的。


但同时更需要明确的一件事是,小红书只是取消“专业认证”并不是直接对医生账号进行封禁。这一阶段的下一步是对普通用户生产的医美笔记进行回查清理,并对涉嫌营销导流、违规医美的内容和帐号进行下架、封号、降级处理。“普通用户”是否包括取消认证的私立机构医生就不得而知了。


对于小红书来说,在医美行业爆火的情况下,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无疑是自伤元气,有可能将“良币”“劣币”一起驱逐。既然如此,小红书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追溯到过去,小红书之所以给予私立医美机构“专业认证”,当初是看重医美这块“肥肉”的,但是随着国家监管的加强,小红书的“专业认证”不仅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工作量,也带来更高的风险。最主要的当然是风险,小红书给予私立机构“专业认证”一定意义上增加了这些机构的信誉度,可以类比为某种意义上的“代言”,可能是要承担一定责任的,但具体是否要承担责任以及承担责任的程度,要看认证材料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小红书在审核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


若在2月17日小红书取消医美机构“专业认证”前,消费者因为信任小红书的认证,去相关医美机构消费后引发纠纷,小红书作为认证平台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消费者可以索赔。具体责任判断要依据该医美纠纷中,小红书平台对医美机构的认证范围与医美消费类型是否一致,医美机构是否存在过错、过错程度或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等内容来认定。


02 回归现实,线下竞争更良性


倒退一万步来说,取消“专业认证”也仅仅是线上平台的做法,小红书取消了认证,并不影响线下的服务。小红书取消认证,机构和医生经相关部门认证的证书就会失效吗?你就不是合规的机构和医生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线上并不是全部,回归现实生活,机构、医生间的竞争反而更加良性。医美兼具“医疗”和“消费”双重属性,但“医”是根本,消费层面的营销是附加值。所以一家医美机构也好,私立机构的医生也好,最终考验的是产品和技术,还有服务。以医生个人机构为例,这种机构吸引客户更多依靠的是医生技术,老客带新客,继续产生复购……这种通过熟人和信任产品的裂变能带来稳定的客源和收入。所以线下的竞争对于有实力的医生来说更加公平,也更能显示他们真正的实力,行业更有望回归到良性竞争中。


小红书总编辑沈炼曾表示,“虚假种草”治理是一个持久战,有很多治理难点,不是通过单一平台能够完全克服,但小红书会长期坚持做下去,持续尝试,找办法。


事实证明,“虚假种草”确实是一场持久战,小红书也在坚持找办法,但是办法对不对还需要时间验证。另外一点就是通过单一平台确实没办法完全克服这种弊病,平台在监管上负有一定的责任,但是更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介入和管理。这里还涉及到公权力的问题,平台封禁、惩罚一个账号、一个人并不代表这个人真正犯了法,而仅仅是违背了平台的游戏规则而已。


所以有关部门介入监管也是对公权力回收的重要举措,而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平台的治理也应仅仅是辅助。



文章来源:医美产业笔记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