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医美行业观察

从水光到填充,壳聚糖将成为医美下一站“顶流”?
近期海外市场的一则消息显示:韩国医美与生物材料公司 Medifab 成功完成一轮为 1,670 万美元(约合2,380 亿韩元)的Series B融资。公司计划将资金主要用于:推进壳聚糖(chitosan)基水光针的临床试验与监管审批;加速旗下美容仪器与专业护肤品牌Lesnové 的全球营销布局。
这一信息让“壳聚糖基水光针”这一品类再次进入大家视线。今年9月底,华东医药(000963.SZ)对外发布消息称,公司英国全资子公司Sinclair旗下的羧甲基壳聚糖溶液KIO021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完成了中国临床研究的首例受试者注射,该研究旨在评价其改善面部皮肤状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壳聚糖,不同于已在医美领域布局多年且成熟应用的玻尿酸和胶原蛋白,这种并不算新材料的天然多糖原料在国内虽然应用多年,但在医美日化领域很多人并不熟悉。
从理论上看,壳聚糖是从虾、蟹等甲壳类动物的外壳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有机物。提取过程就是虾蟹壳 → 甲壳素→ 壳聚糖。
根据华东医药和Medifab的融资与产品动态,我们可以发现壳聚糖在医美领域的几大发展趋势已清晰显现:
一是从动物源到非动物源,最终平衡共存。
壳聚糖的传统来源依赖虾蟹等动物外壳,存在潜在的过敏风险与供应链波动。目前技术已开始向非动物源(如真菌、微生物发酵)拓展,旨在提升纯度、降低致敏性并满足不同市场偏好。未来,低成本、高稳定性的动物源壳聚糖,与高安全性、可持续的非动物源产品,将在不同细分场景中形成互补与共存。
二是可同时作为水光与填充剂,实现“修复+塑形”双重功能。
壳聚糖独特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止血修复能力,使其应用不止于传统水光(注入真皮层补水、改善肤质)。通过改性(如华东医药的羧甲基壳聚糖)或复合其他材料,可制成凝胶状填充剂,用于软组织填充或轮廓塑形。这种“一材两用”的潜力,极大拓宽了其在“医疗修复型美容”市场的定位,与玻尿酸、胶原蛋白形成差异化竞争。
三是短期困于审批,产业化亟待标准突破。
尽管壳聚糖本身是已应用多年的辅料,但作为三类医疗器械(尤其是注射类)的审批流程严谨复杂。其全新的作用机制、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尚在积累,监管审评缺乏先例参考,导致产品从研发到上市周期长、成本高。企业需投入大量资源完成严谨的临床研究,并与监管机构共同推动材料标准和临床评价体系的建立,这是壳聚糖医美产品短期放量的主要瓶颈。
综上所述,壳聚糖凭借其独特的生物医学特性,正从辅助材料走向医美舞台的中央。尽管短期内面临审批壁垒,但其在修复与填充上的双重潜力,以及可持续的来源演进,已为其铺就了长期增长的黄金赛道。谁能率先突破产业化与监管的瓶颈,谁就有望引领下一波医美风潮。
2025年12月3日,上海,由医美行业观察主办的「新世界 精耕增长·2025未来医美大会暨追光大赏颁奖盛典」,我们一起聊聊~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