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医美行业观察

产品9.9元,服务无价?医美行业的“定价权”该在谁手上?
过去几年,中国医美行业在“颜值经济”的推动下经历了爆发式增长,然而近期,这个曾经被视为“暴利”的行业正集体告别高增长、高利润的时代,进入一个结构性的深度调整期。
市场频现“水光针9.9元”、“童颜针跌破300元”的价格厮杀,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结论:医美行业传统的“高端人设”已然崩塌,一场更深层次的洗牌正在进行中。
当前医美市场的局面,并非简单的全面萎缩,而是一场剧烈的结构性分化。其核心逻辑可以从两个维度看清:
1. 从产业链看利润分配:传统的“上游吃肉、下游喝汤”格局正在动摇。上游厂商因产品获批增多,竞争加剧,不得不卷入价格战。而中游机构在获客成本高企和上游价格压力的双重夹击下,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
2. 从市场形态看价值组合:市场的未来格局日益清晰,最终会形成由“产品 + 服务 + 技术”综合能力决定的梯队:
低价产品+低附加值:彻底沦为价格战的牺牲品,难以持续。
高价产品+低附加值:无法支撑其溢价,消费者不再买单。
低价产品+高附加值:通过卓越的医生技术和服务体验,创造出超越产品本身的价值,有望实现高复购。
高价产品+高附加值:真正立足于顶尖产品与专业医疗交付能力,服务于高净值客群,维持稳定高价。
在分化市场中,企业需要找准自己的新定位。
1.上游厂商:从价格战转向价值创造
拓展适应症:探索现有产品的新应用场景,例如肉毒素获批用于颈部美容,就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
材料创新:行业始终期待下一代“爆品”,羟基磷灰石、琼脂糖等潜力材料可能成为突破口。
出海寻找新蓝海:国内企业正通过收购或投资入股方式进入海外市场。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对高性价比产品需求旺盛,或成突破点。
2.中游机构:从流量争夺到“医疗交付品质”的竞争
精细化运营:通过数字化管理、客户分级、服务标准化来极致化地控制成本、提升效率。
构建医疗信任:核心是提升“医疗交付品质”,让价格真实地反映医生技术价值,从而建立持久信任。
探索差异化模式:可以参考两种成功路径:一是像美丽田园那样,通过“双美+双保健”的商业模式锁定高净值客群;二是像新氧青春诊所那样,凭借产业整合能力,主打“优质好价”的标准化服务,吸引追求性价比的大众市场。
医美行业的“寒冬”,实质是一次挤掉泡沫、回归理性的“成人礼”。未来的市场将不再有普遍的暴利,而是一个基于“产品价值”与“服务附加值”精细组合的、高度分化的市场。
对于从业者而言,唯有真正沉下心来,要么凭借技术和创新打造无法替代的顶尖产品,要么通过卓越的医疗和服务体验建立深厚的客户信任,方能在这场行业大分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穿越周期,行稳致远。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