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医美行业观察
轻医美来势汹汹,未来是怎样的发展趋势?
2019年5月2日,新氧科技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中国互联网医美第一股”诞生,这无疑给资本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作为医美头部平台,新氧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中国整个医美O2O的一个细分市场,而其背后的股东阵容也颇为强大。
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能力的提升,低龄消费者比例在快速升高。轻医美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保持高速市场增长,力压以手术为主的传统医美,成为美业“新宠”。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我国医美市场中非手术美容的增长率达40%,远高于传统手术美容增长率。
轻医美的概念
轻医美是介于手术整形和生活美容之间的专业医疗美容项目,指用无创或微创医学疗法满足求美诉求,通常指非手术类医美手段。
常见的轻医美项目形式
轻医美的发展现状
全球非手术类项目增加,注射填充项目备受青睐
据ISAPS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医美总治疗量相对稳定,至2018年全球医疗美容总治疗量为2326.63万例,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手术治疗量为1060.72万例,较上年同比减少0.6%,非手术治疗量为1265.91万例,较上年同比增加10.4%。非手术类项目表现亮眼。
图表1:2016-2018年全球整形美容总治疗量统计(单位:万例)
从全球整形美容细分项目统计数据看,2018年全球非手术项目治疗量增长10.4%,主要以注射填充项目增长为主,2018年全球注射填充项目治疗量1002.91万例,是所有整形美容细分市场中最受市场青睐的项目,在体量最大的前提下,增幅仍然达到最大至14.5%。非手术整形美容项目的关注度及认可度明显提升。而手术类项目中降幅明显的属于面颈部整形美容项目,降幅达17.2%。
图表2:2016-2018年全球整形美容细分项目治疗量情况(单位:万例,%)
轻医美的发展趋势
当前中国求美者对轻医美认知度较高,并逐渐愿意接受和尝试轻医美。随着轻医美产品、技术的改进以及互联网医美平台的渗透,中国求美者对轻医美安全、无创、效果显著等特点的认知也会逐渐深入。
在传统护肤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求美需求这一背景下,轻医美为求美者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的“变美”选择。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轻医美或将部分替代传统护肤保养品、家用美容仪等,有望从小众圈层逐渐向皮肤管理、护肤养肤等日常场景渗透,成为消费者求美的“第一选择”。
2018年中国轻医美市场用户规模达到740万人,2019年用户规模超1100万人,预计2020年将达到1520万人。随着轻医美消费者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供给的持续增长和“互联网+轻医美”模式的渗透,未来轻医美行业的用户规模将继续增长。
轻医美的发展困境
市场混乱
虽然国内的医美市场十分的巨大,但由于中国医疗美容市场仍然处于粗放发展阶段,轻医美虽然已经成为求美者的医美消费新趋势,,但由于监管缺失,无论是注射美容品牌还是射频仪器品牌,市场上都出现“水货”、“假货”泛滥的现象,整个轻医美市场“鱼龙混杂”。
以玻尿酸、肉毒素为例,在近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数据中,全国海关立案侦查、调查各类玻尿酸、肉毒素等走私违法犯罪案件数量高达912起。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也有数据显示,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玻尿酸和肉毒素类产品中,70%是假货和水货。
营销方式单一
营销方式单一也是限制轻医美品牌发展的原因之一。拓宽营销渠道是当前众多轻医美品牌共同面对的问题。传统医美品牌只重视医美机构院线营销,较少进行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品牌营销。随着互联网对医美行业的影响逐步加深,此前的医美信息不对称情况得到改善,消费者在机构消费的同时,除了注重机构本身的资质、医生技术,对产品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得到更多了解。相比单纯只进行机构院线营销,轻医美品牌的营销模式也有了新可能,如利用互联网拓宽营销渠道、直接影响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以图文、短视频、直播的方式,打造自己的品牌声量。
随着技术、资本、产业资源等要素快速涌入,求美者获得轻医美服务的便利程度会快速提升,同时,在消费者越来越趋向于“医学美容生活化”和“颜值经济”的双重刺激下,未来几年医美行业在我国规模将持续扩大,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医美行业的下个爆发点仍然有可能出现在轻医美领域。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内参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