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巨子生物可复美8月补货增15%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可复美实现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22.7%,为巨子生物贡献了超过八成营收。


    进入七月以后,销售回升趋势更为明显。根据Sandalwood电商监测数据,可复美品牌1至7月合计GMV同比增长32%,其中7月单月GMV同比增幅达到62%。

    2天前
  • 倍特生物旗下“司美格鲁肽”减肥药上市申请获受理

    9月3日,成都倍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提交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上市申请正式获得受理,是国产第8家申报司美格鲁肽上市的企业。另外7家企业分别为九源基因、丽珠集团、华东医药、齐鲁制药、联邦制药、惠升生物(四环医药)以及石药集团。


    目前国内司美格鲁肽市场已显现出明显的饱和态势。有内部消息称,至少还有超过10款司美格鲁肽类似药正处于II期或III期临床试验阶段,该品类争即将步入白热化。

    2天前
  • 广东韩妃上半年营收6307万元

    近日,跨界企业金发拉比发布了上半年业绩报告,共营收1.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1.99%;净利润为-1792.33万元,较去年同期下跌550.84%。


    其医美业务上半年营收3325.1万元,占营收比重为21.03%。其中,金发拉比于2024年末通过并购新增了珠海韩妃、中山韩妃两家控股子公司,并在上半年为公司贡献了正利润。

    2天前
  • 华熙生物公开5项重组胶原发明专利

    9月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仅在8月26日到9月2日,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接连公开了五项相关发明专利。


    这五项专利分别为《高稳定性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具有三螺旋结构的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小分子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及其应用》以及《一种重组IV型胶原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申请时间均为今年下半年。

    2025-09-04 14:30
  • 国内首款GLP-1/GIP双靶点原研减肥药将于2026年上市

    9月1日,恒瑞医药宣布其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HRS9531注射液的上市许可申请已获得正式受理。


    作为国内首个提交上市申请的原研GLP-1/GIP双靶点激动剂,该药物拟用于长期体重管理,适用于初始体重指数不低于28 kg/m²的肥胖患者,或不低于24 kg/m²且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例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的超重成人患者。


    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唯一已上市的GLP-1/GIP双靶点激动剂是礼来公司的替尔泊肽。该药物减重适应症于2023年11月在美国获批上市,商品名为ZEPBOUND,随后于2024年7月在中国获批,商品名为穆峰达®。

    2025-09-04 14:15

 医美行业观察

资本继续狂热,现在布局医美机构真的是一门好生意?

产业

观察君

阅读数: 2704

( 0 )

( 0 )

( 0 )

2021-05-20 09:45

导读:医美行业又热闹了,医美行业一直热闹。


5月18日消息,拉芳家化(603630)与鹏爱医美国际(AIH.US)日前在深圳举行签约仪式,拉芳家化宣布,以约1亿元人民币资金参与鹏爱医美国际定向增发,两家上市公司将在从资本、品牌、产品、客户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度战略合作,合力做大中国医美产业蛋糕。5月18日早盘,拉芳家化股价“一”字涨停。


这件事在医美这样躁动的圈子里,也没有翻起特别大的风浪。医美的高增长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各家挤破了脑袋想同医美搭上一点边。可是纵观医美市场,赤手空拳想入局的,几乎不可能。医美有市场化的一面,也有不能市场化的一面,终归是比较专业的行业。尤其是上游玩出圈的企业都有几十年的研发历史,或者是有医药研发背景,所以新入局的玩家一般会“绕道而行”“抄近路”,中游的医美机构就是它们选择的最佳赛道。


01 纵观国内医美机构格局 各有千秋


医美行业的中游一直是一个集中化程度不高的领域,我国整形美容医疗服务机构按所有权性质可分为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包括烧伤整形科、医疗美容市场的公立综合医院和公立整形美容专科医院;民营医院主要包括民营连锁整形美容医院和民营单店整形美容医院,按照规模的大小私营机构可分为大型连锁医院、专科民营整形医院以及医生民营诊所等几类。整体来看,类型比较多。


小型民营诊所一般是医生创业型诊所,依靠医生的个人影响力链接到用户,这种诊所一般具有很强的个人技术特色,用户粘性也比较高。


专科型民营整形医院在国内比较小众,有代表性的是成都easySCULPT怡脂。其经营赛道比较细分且新颖,其实弊端也显而易见,就是单一的治疗项目能提供给用户的选择也就更少,机构的利润点也会降低。


在民营整形医院中,比较成熟的、活跃的连锁医美机构不在少数,美莱、艺星、华美紫馨、伊美尔、鹏爱医美等集团型机构。在全国多地区均开有分店,医院诊疗科目一般包括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美容中医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等。


一般来讲,他们的特点是在国内医美市场经营的历史比较久,由于多年的线下及百度广告投放历史,在医美消费者认知力属于“大品牌”,已经具有一定的口碑及规模效应。


同时,在产业里他们也属于议价能力较强的机构,是上游品牌方最重视的客户。


所以故事也就发生在比较活跃的大型连锁机构中。


02 狂热的资本,瞄准医美机构是“正途”?


除一些先天有医美基因,前些年抓住医美风头的机构集团外,细数近些年,尤其是今年,一些连锁机构频频被资本相中。


苏宁环球通过并购的方式在多地实现医美机构的布局,苏亚医美业务也持续稳定;朗姿股份收购米兰柏羽、晶肤医美、高一生;今年3月,地产商奥园美谷披露拟斥资6.97亿元收购浙江连天美55%股权;今年4月,金发拉比宣布收购广东韩妃医疗机构……


收购事件都发生在医美机构行业中,医美行业发展势头自然迅猛,但如今狂热的资本纷纷涌入,这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


从医美机构市场集中度,以及行业净利润来看。


医美机构市场大而散,集中度很低。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000家,约占到全国开展医美项目经营的美业店铺的14%,其中医院/门诊部/诊所占比分别达到 29%/33%/38%;从机构结构来看,行业集中度较低,大体量医美机构仅占市场的6-12%;中小型机构是目前的主力形态,占到机构数量的 70%-75%,另外还有16%-22%的小微型诊所。


图片

除高度分散外,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医美机构利润率也并不高,


图片

图片

从毛利率水准看:行业普遍水准在 50%-60%之间,从朗姿、华韩、瑞丽来看,一个较为普遍的趋势是毛利率稳中有降;从费用端来看,销售费用率在30%-50%之间,净利率视机构成熟度集中在5%-16%之间。医美行业的获客营销方式整体较为单一,主要包括传统广告(户外、梯媒、地铁广告、搜 索引擎),新美大等互联网平台,以及渠道获客(美容院或其他异业方式引流),根据艾瑞 咨询数据,传统广告/渠道获客引流成本在 60%-90%/30%-70%不等,新美大引流成本则在10%-40%之间,且 ROI 更高,由此后者目前成为医美终端机构更为青睐的引流渠道。从几家上市公司来看,销售费用率普遍在20%-50%之间,符合前述引流成本区间,管理费用率则在 10%-20%不等,由此净利润水准集中在 5%-16%之间。


相比于医美上游企业超90%的高毛利率,中游机构着实是“小巫见大巫”。但是随着医美消费人群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以及国家监管越来越严格,未来医美机构会出现集中度逐渐升高的趋势。所以资本现在入局是在“赌一把”,谁能脱颖而出都是未知数。




文章来源:医美产业笔记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