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华熙生物加码植物外泌体

    近日,《一种基于三维梯度微涡旋与声波流体化协同作用的植物细胞囊泡高效提取方法及其应用》申请人:山东杰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植物外泌体(PEVs)是蕴含着植物再生和修复力量的“绿色信使”,被誉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修复抗衰成分。然而,想从拥有坚韧细胞壁的植物中,大规模、高纯度、无损伤地提取出这些纳米级的脆弱囊泡,是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天花板”。这份由山东杰凯生物与华熙生物共同申请的专利,整合了多学科技术,以“三位一体”的高效提取流程,实现了植物外泌体的高效提取。

    2025-09-30 19:14
  • 腾讯入股乐普医疗旗下民为生物技术公司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股东,同时注册资本由约1522万人民币增至约1616万人民币。上海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4月,法定代表人为张冰峰,经营范围包括从事生物科技、医疗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现由乐普医疗(300003)、青岛民芯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及上述新增股东等共同持股。

    2025-09-30 19:13
  • 爱美客子公司诺博特“米诺地尔搽剂”注册获批

    9月23日,北京诺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两款“米诺地尔搽剂”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批准文号分别为国药准字H20255541、国药准字H20255542。


    2025-09-30 19:13
  • 未名拾光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

    近日,生物活性原料创新企业未名拾光成功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 B +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泰金斯瑞、海邦投资共同注资。这是继今年 5 月获得欧莱雅、纳爱斯集团近亿元投资后,公司再次获得产业资本加持。这次的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深化AI技术平台建设、拓展生物材料多元应用场景,以及加速业务全球化布局。


    未名拾光核心定位是“AI+合成生物驱动的生物活性材料创新平台”,通过AI重构生物活性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全链条。除此之外还布局微生物与植物细胞工厂,生产多肽、胶原蛋白等蛋白类产品。


    此次融资,是AI 赋能生物活性原料创新的重要里程碑。

    2025-09-30 19:12
  • 巨子生物控股股东斥资1.056亿港元增持公司股份

    9月24日晚间,巨子生物在港交所公告,董事会接获公司控股股东Juzi Holding Co., Ltd通知,自2025年6月9日发布增持计划后,截至本公告日期,Juzi Holding于市场内合共购入2,006,600股公司股份,增持金额合计约为1.056亿港元(不包括佣金及其他开支)。紧随本次增持后,于本公告日期,Juzi Holding合共持有公司583,111,535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数的54.45%。Juzi Holding可能会根据市场状况和适用的监管要求,不时进一步增持公司股份。

    2025-09-29 15:31

 医美行业观察

华熙生物在“去医美化”?是自砸招牌还是另有高招?

观察

观察君

阅读数: 2835

( 0 )

( 0 )

( 0 )

2021-08-03 09:54


医美产业笔记导读: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消费者对医美的接受度在不断提升,而这背后也推升了我国医美行业的快速扩张。作为玻尿酸三剑客之一的华熙生物乘着这股医美潮,自公司A股上市以来股价便一路狂奔。但稳坐玻尿酸原料龙头地位之后,华熙生物却似乎正在坚定地“去医美化”。


文|周七


01 口服玻尿酸引发争议或许这都在华熙生物的计划内

今年1月,国家卫健委正式批准通过了由华熙生物申报的透明质酸钠(俗称玻尿酸)为新食品原料的请求,准许在普通食品中添加使用,使用范围扩大为乳及乳制品、饮料类、酒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冷冻饮品。


这个政策文件一开始并没有引发太多公众关注,然而在华熙生物随后推出玻尿酸食品品牌“黑零”、玻尿酸饮用水“水肌泉”之后,玻尿酸食品这一新品类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华熙生物在玻尿酸食品、饮用水上的发力引得许多企业纷纷效仿,比如汉口二厂推出了首款玻尿酸气泡水,汤臣倍健推出玻尿酸口服液“Yep水光瓶,就连老字号同仁堂也推出了植物饮料“透明质酸钠烟酰胺饮”。


与各类食品、保健品公司对待玻尿酸的热情形成反差的是,不少消费者对玻尿酸食品并不买账。在玻尿酸食品铺天盖地的宣传中,一些消费者甚至产生了玻尿酸食品是否是智商税的质疑,消费者与企业观点的碰撞再加上专家人士的科普与解读,原本平常的商业市场行为竟然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引发了一场涉及颇广的社会舆论。


其实也难怪消费者会有这种质疑。以华熙生物推出的玻尿酸饮用水“水肌泉”为例,一瓶含有83毫克玻尿酸的420毫升饮用水,市场价约8元人民币,是550毫升农夫山泉的4倍;其推出的透明质酸HA配方高端宠物粮售价更是高达80多元/斤,不仅远高于市售的国产高端粮,甚至比纽翠丝等进口高端粮价格更贵。普通食品添加少量玻尿酸之后立刻摇身一变成为功能性食品,其价格也坐上了火箭一样猛涨几倍。其实除了含玻尿酸的功能性食品售价高昂之外,吃下去的玻尿酸到底是否有效才是最让消费者心里犯嘀咕的。


图片


从之前的舆论风波来看,不少专家、行业人士都对玻尿酸食品的效果表示比较谨慎的态度,认为其宣传效果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支撑。不过就在上月,科学界对玻尿酸食用效果又有了新的认知。国际领先的科学周刊Nature旗下Nature Portfolio发表题为《从机制研究到实验分析:口服透明质酸提升皮肤保湿度?》文章,并援引之前的研究成果得出结论,“口服透明质酸有助于皮肤维持水润。”


即便公众对于玻尿酸食品功效的质疑无法在一朝一夕之间扭转,但是权威文章的支持也至少为这场争论带来了阶段性的答案。况且争论归争论,人们对于玻尿酸食品的热议并不会妨碍其产品的销售,反而在社会层面广泛的话题度和讨论更为玻尿酸食品这一新物种提供了破圈的机会和热度。


作为玻尿酸进入食品原料的申报方和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厂商,华熙生物在这场争论中不仅知名度获得了破圈和提升,利润方面也是赚得盆满钵满。除了华熙生物自家推出的产品之外,上述品牌如汉口二厂、同仁堂、WonderLab等所推出产品的玻尿酸原料也都来自华熙生物。


02

华熙生物正在去医美化?

 

得益于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厂商这个优势,华熙生物成为不少推出玻尿酸食品的企业的原料提供商。有关玻尿酸食品的讨论热度越高越出圈、市场上推出的相关产品种类越多,作为原料合作方的华熙生物也就获利越多。华熙生物在玻尿酸食品这个新赛道上几乎是处于不败地位。


华熙生物如今大张旗鼓地去做以前从未涉足的功能性食品业务,而这其实是和不少人的固有认知是相悖的,毕竟华熙生物在资本市场大多时候是被当作“医美牛股”来看待的。但其实让投资者感到有些矛盾的背后其实是华熙生物近些年一以贯之推进的多元战略或者说“去医美化”战略。


早在年初的业绩媒体沟通会上,华熙生物就曾公开表示,公司将大力发展食品的终端业务,形成含有原料、医疗终端、功能护肤品、功能性食品的四轮驱动发展格局。这意味着,在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的巨大成功之后,华熙生物正在将功能性食品业务作为新的突破口。不管是功能性护肤品还是功能性食品,华熙生物在玻尿酸原料的主线范围内一直在试图尽可能地摆脱“医美三剑客”的固有标签。


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的表示,华熙生物不是一家医疗美容公司,而是一家聚焦于生命健康领域的生物科技公司,医疗美容只是华熙生物诸多业务中的一个赛道。

 
图片


华熙生物之所以大费周章地一再想改变公众对其的固有认知,其背后可能与玻尿酸市场的变化有关。随着技术的普及,玻尿酸生产厂家不断增加,原料市场已接近饱和,价格也不断下跌,玻尿酸原料近十年平均每年的降幅在5%左右。对应到营收表现上,原料产品已经不是华熙生物的最大收入来源,华熙生物增长已现疲态。


面对原料毛利率下滑和市场饱和的困境,华熙生物或许认为终端产品才是未来玻尿酸行业发展的方向。华熙生物在面对消费者的功能性护肤品市场发力之后,在业绩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2020年其原料产品收入、功能性护肤品收入、医疗终端收入占比分别为26.73%、51.15%、21.88%,经过几年的发展,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业务已经成为营收的支柱业务。


跨界护肤品市场的巨大成功,证实了拓展新业务战略的行之有效,也无疑给了华熙生物“去医美化”的更大勇气。目前功能性食品业务上的发力不仅是华熙生物面对C端的又一尝试,也是华熙生物想要摆脱医美公司标签的下一步动作。毕竟比起竞争激烈的医美红海,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文章来源:医与美产业笔记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