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今年已注销超1.2万家医美企业!创历史之最

    根据《大美界》媒体报道:2025年1—9月,医疗美容相关企业主体共有1.2万余家注销,达到了历史峰值——这一数字,已与2021年全年注销总量持平。

    回顾2015至2024这十年,中国医美企业主体的注销数量依次为:3000余家、4500余家、7000余家、1万余家、1.1万余家、7500余家、1.2万余家、1.1万余家、1万余家、4000余家。


    17小时前
  • 小红书发布重磅新规:将全面限制“医疗及三品一械”行业与平台认证的“医疗专业博主”的商业合作

    近日,小红书蒲公英平台发布一项重要管控公告,宣布自2025年10月30日起,将全面限制“医疗及三品一械”行业与平台认证的“医疗专业博主”之间的商业合作。

    这意味着,医美、药品等品牌方及代理机构,将无法再通过官方渠道直接下单给拥有医生、护士等职业资质认证的博主进行推广。

    这一举措是对国家近期严管“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直接响应,标志着平台合规治理进入硬性拦截的新阶段。


    17小时前
  • 若弋生物重组A型肉毒素二期临床申请获受理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信息显示,由苏州若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注射用重组A型肉毒毒素(Sf9细胞,150 kD天然氨基酸序列)新药二期临床申请已于10月21日正式获得CDE受理,受理号为CXSL2500908。


    1天前
  • 星月生物再添丝素蛋白核心技术专利

    2025年10月21日,星月生物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发文(序号:2025102100240350),其自主研发的《一种丝素蛋白/透明质酸钠复合微球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成功获授权(专利号:202411892456.3)。


    1天前
  • 爱美客获得首个化妆品新原料备案

    据爱美客官微21日消息,爱美客近日成功完成首个化妆品新原料的备案。此次备案的核心成分“甘草查尔酮A”,源自于中国特色植物。

    1天前

 医美行业观察

上游吃肉下游喝汤,医美机构为何吃力不讨好?

产业

观察君

阅读数: 2393

( 0 )

( 0 )

( 0 )

2021-11-19 09:55

导读:较之于医美上游公司在资本市场的“风生水起”,如今的医美机构可谓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意依旧是好生意,但经历“阵痛”也是必不可免。作为独立个体的医美机构,目前的“吃力不讨好”,或者只是短期的困境。而作为群体的医美机构,目前的“吃力不讨好”,或者是“力气”用错了方向,市场发展“畸形”导致的。


作者|精彩


01 从“成形”到“畸形”到内外双“畸形”


据长城证券研究院整理,将我国医美的发展史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民国期间的萌芽期,1949年至1993年的探索期,1994年至2007年的成长期,以及2008年至今的高速发展期。


在中国,现代医疗美容机构的雏形始于医院的整形外科,个体美容诊室则出现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然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国各地开始出现民营美容医疗机构,规模化的医美诊所,这一时期的医美机构,设施大多简陋,技术水平不高,再后来,美容技术培训学校开始出现,在技能培训,精准就业的推动下,民营医美机构的数量开始出现增长。


此时的医美机构,虽说各“器官”发育不够健全,但与现在不合规的“黑医美”存在本质的不同,一个是“意识不到,未曾看到”的摸索期,一个是“意识到了,也看到了”但依然不正规运作的逐利心态。


2008年开始,民营医美机构迎来大爆发,从2008年至今,伴随着国际合作的增多,国家政策的支持,医美产品的批准上市,“双创”风口的爆发,互联网医美平台的出现、扩张,“互联网+”浪潮的兴起,以及医美企业的上市带给资本市场的“惊喜”,在不断的向医美市场“添柴加火”,让医美市场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于是,最“易”下场的医美终端机构自然成为了众矢之的,嗅到商机的资本家纷纷入局,医美机构开始了爆发式增长,但此时的行业规范远远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市场,监管更是几乎一片空白,医疗本质的医美行业,却步入了“零售业与服务业”的发展路线。


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全面展开,医美终端赛道的“火焰”开始逐渐变得“烫手”。虚假宣传,失败案例,过度营销,贩卖焦虑,医美乱象层出不穷,研制经济盛行,容貌焦虑并起,医美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在不断降低消费者信任度的同时,更是挤压其自身利润,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既是在物质基础基础满足的当下,健康产业和求美产业已经演变成了另类的“刚需”,但再好的赛道也经不住长此以往的“折腾”。


另一方面,当前,整个医美产业链条的发展,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上游赛道受益于监管,受益于规范化,高门槛高利润;下游赛道受益于中游激烈竞争导致的,营销的疯狂与刚需,过得也相对较为舒适,作为整个医美产业链条的核心,现如今却在夹缝中生存,如履薄冰。上游厂商利用其资本市场热炒的优势,所谓“财大气粗”,还在不断的加速渗透消费者,建立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忠诚度,长此以往,终端医美机构的话语权或将越来越弱,但考虑到对消费者角度程度的加深,医生对于医美的重要性,想必也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重视。


要解决当前市场困境,需要先认清一个事实,医疗美容,“医疗”在先,“美容”在后。


02 医美回归医疗本质 互利共赢是行业发展根本


医美本就是医疗的衍生物,二者的发展均得益于生物医药的发展,生物医药是医美和医疗共通的产业链上游,医美产业链上游的发展成熟度要远高于下游,其中来自一定的“经验”借鉴,而医疗和医美的终端,也都是医院诊所制。


现代医疗的发展,要远久于现代医美的发展,直到今日,医疗终端市场紧张的医患关系依然存在,终端市场作为“资源”的整合者,将医生、服务、产品、仪器和消费者,汇集于此,提供服务,在作为关键核心的同时,也成为意外发生“炮火”打击的中心。


提高消费者对医美的认知。对消费者的教育仍是当前医美市场发展的重中之重,鱼龙混杂的医美市场,即使国家已经重拳出击,但行业的规范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消费者辨别能力、认知能力的提高,利好正规的医美机构,同时帮助淘汰非正规的“黑医美”,督促非正规医美走向正规。


行业要铲掉“毒瘤”,需要面临一段时间的“阵痛”,始终如一的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而不是被利益推动,蒙蔽了双眼,是医美市场最新的生存法则,抵御“黑医美”,抵御行业乱象,国家重拳出击,与此同时更需要整个医美行业的协同支持。医美回归医疗的本质,需要聚焦于实际的,有针对性的医疗美容方案,医生在这个环节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


医美暗含的“奢侈品”属性,消费者医美对医美认知程度的加深,都对医美机构,对整个医美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其“时尚”属性,也在为医美行业创造越来越多市场需求,为医疗机构持续带来新的机遇。把握本质,回归根本,合规合法,不断前行,互利共赢才是行业健康发展之根本。



文章来源:医美产业笔记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