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医美行业观察
 推荐
医药企业流行做医美,真的只是蹭风口吗?
医美产业笔记导读:江苏吴中、云南白药等医药企业在近期接连成为医美概念股,号称数千亿增长空间、颜值经济领头羊的医美在资本市场中再次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
01 医疗美容行业成为跨界掘金宝地
众所周知,医疗美容行业近几年已经成为颜值经济风口上的赛道,整个行业的热度离不开医美市场的巨大规模和增速。国内医美电商平台新氧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医美产业规模估计将达到1846亿元,同比增长21.6%,远高于很多细分的消费市场规模增速。
与其同时,我国医美行业渗透率在2019年仅为3.6%,而发达国家这组数据普遍超过10%,韩国则达到了20.5%。这么看来,同时兼具医疗属性和消费属性的国内医疗美容市场更是成为了一个潜力巨大的蓝海。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增注册医美相关企业高达23764家,同比飙升157%,医美市场变得十分热闹。
不过伴随行业快速增长到来的还有来自政府层面的监管变化,2021年6月,八部委联合印发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提出强化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活动;针对真假难辨的医美广告市场,《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在2021年11月发布,成为医美行业强监管以来首次法规层面的指导。有分析人士称,政策短期或将对行业供需两侧产生一定影响,但长期看,随着非正规机构和产品的出清,行业供给端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将利好头部机构。
医美行业的强监管既是对非法医美、黑医美、虚假宣传等行业乱象的一次清理,对于希望布局医美的企业来说也是一次入局黄金赛道的机会,据不完全统计,在2021年就有数十家上市企业围绕医美做文章,生怕错失拉升股价的机会。
在宣布跨界医美的企业中有不少是和医美行业关联度极弱的,其中既有商贸零售行业,也有食品饮料行业,完全不相关的甚至还有电力设备、化纤等工业行业,行业跨度之大甚至让人怀疑这些企业只是在蹭医美概念的热度。
部分跨界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跨界医美公司如此繁杂的行业背景中,医药企业的比例相当之高。除了已经在医美领域打出名头的华东医药、四环医药,新近入局的特一药业、云南白药、江苏吴中、兴科蓉医药等企业也均是医药行业背景。相比于其他行业的个别企业独闯医美,医药企业们则显得有备而来,大有争先恐后之势。
02 医美和医药赛道距离较近但仍不同
医药企业为什么纷纷跨界来做医美?集采应该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原因。近几年国内医药行业正在因为医保集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医药行业的传统格局正在被医保政策改革的不断深化、带量集采的不断扩容打破,不少医药公司都收到医药改革的冲击,销量下滑业绩萎缩。
医药企业正在集采的大背景下一直不断承压,而医药集采未来将成为一个更加普遍化的事情。2022年政府计划目标中,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在每个省合计达到350个以上,从国采角度看,2022年预计两次国采品种或不会少于之前的六批集采。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不断推进,用市场化机制有效挤压了医药虚高的价格,这便意味着未来仿制药和相关高值耗材市场将持续被压缩。
在集采给予的巨大压力之下,众多医药企业们不得不绞尽脑汁开发出创新药品和寻找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但是创新药品的开发过程并不是一日之功,因此许多医药企业就把拓展业务范围当成了最优解。
恰逢近几年颜值经济大行其道,医美成为资本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对象,沾上医美概念的股票也频频上演一飞冲天的路数。医美的高景气度被焦急寻找出路的药企看在眼里,并且医疗美容作为医药行业的“近亲”让医药企业的跨界具备了一定的天赋优势。基于种种原因,跨界进军医美成为了传统医药企业的“共识”。
华东医药和四环医药转型到医美领域之后的良好表现也给医药企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医药企业转型到医疗美容成为了行之有效的业绩增长方向。华东医药医美板块发展迅速,2021年上半年医美业务实现收入5.65亿元,其中国际医美业务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111.28%。其海外医美子公司(含合并新收购西班牙High Tech公司)在去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4.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7.4%,其中Sinclair自身营收增长79.24%。
四环医药则是将2021年最新上市的肉毒素品牌乐提葆作为业绩的增长引擎,四环医药独家代理的乐提葆产品质量与美国保妥适不相上下,而其售价又比保妥适便宜,属于性价比很高的肉毒素产品。仅在去年2月至6月,销量超过20万瓶的乐提葆收入达到2.58亿元,上半年医美营收增速达到 771.3%。受医美业务的影响,四环医药2021年上半年营收增速达到 85%,净利润增速也达到了308%。
两家公司在医美行业的成功掘金更是激励了医药企业向医美的转型,兴科蓉医药、江苏吴中、特一药业等公司纷纷跟进,国民品牌云南白药也拿出了数亿元来投入医美事业,特意将三级子公司变更为直接持股全资子公司,并增资5亿元以开设门诊部作为切入口布局医美产业链。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即便医药和医疗美容关联较近,它们也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赛道。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医美行业更侧重面对消费者的营销和宣传,如果跨界药企们忽视医美的特点,只想把过去的思维来套用在医美行业来蛮干,再强大的企业也会铩羽而归,毕竟医药企业进军医美不是真的降维打击。
文章来源:医美产业笔记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