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医美行业观察
医美3·15|医美频频成为重灾区,暴露出的新问题有哪些?
导读:一年一度的315打假日即将来临,每年的这个时间各行各业都会曝出各种各样的“奇葩新闻”。医美行业兼具消费和医疗双重属性,虚假伪劣产品不仅仅是伤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扰乱市场秩序,严重者甚至将引发不可估量的生命健康财产危害。而这些危害消费者权益的医疗乱象,在医疗美容领域里更是屡见不鲜、屡禁不止。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宁海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2021年,上海市消保委系统总计受理各类被投诉是23万余件,同比增长39.3%,商品类的投诉占比42%,服务类的投诉占比达到了58%。其中,医美的投诉较去年增长了四倍。
据悉,市场监管部门已部署开展2022民生领域“铁拳”行动,明确了八个重点,其中就包括医美领域虚假宣传问题。
据医美产业笔记统计,医美行业的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假医生
所谓“假医生”更多的是指资质达不到手术操刀人员的资质。据了解,一位合格的整容医师必须要经过平均十年专业学习才能取得执业医师证明,考取执业医师证明后还要经过至少两年的积累才能够独立操作美容项目,这意味着一位合格的整容执业医师需要经过至少12年的学习和实践。
而当前我国医美行业发展迅猛,并将在2018年超过巴西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美整形市场。如此迅猛发展的前景,加之充满暴利的金钱诱惑,让许多非法分子铤而走险——七天速成班即可“领证上岗”;无需LED无影灯,酒店都可行医微整等等令人瞠目堂舌的非法乱象…...
虽然医生执业资格很重要,需要提高医生水平,但是如果相关规定背离市场和现实也不能达到想要的结果。如前几日广东省发布公告拟调整医美手术级别,导致大批医生将失去原有可操作的手术资质,此举也遭到众多医生和机构的抵制。不断提高医生技术水平是行业发展的正趋向,但是过度监管容易导致市场环境的不健康。
假医药器械
众所周知,医美产业链中,上游生产商的利润是最高的,所以这也成了不法分子最“向往”的领域。
他们生产、销售美容类医疗器械存在的高额利润,利用消费者缺乏对美容类医疗器械的认知,在没有获得监管部门颁发证照资质的情况下生产各类美容医疗器械,甚至开设地下加工场制造假冒国际知名品牌的医疗器械,大肆销售非法牟利。
从近些年查处的非法医疗美容案件中可知,非法医疗美容药品、器械大多没有中文标识,没有进口批准文号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有的甚至连标签都没有。这些美容药品和器械大多来源不明,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却被当作“进口药”直接注射到消费者体内,危害巨大。一般假药、劣药用于消费者后,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察觉,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危害逐渐显现,甚至造成严重感染、毁容、致残、致癌等后果。
以近两年最火的“热玛吉”为例,随着正品“热玛吉”母公司美国Solta递交招股书,“热玛吉”的假货问题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据悉,目前,进口正品第五代热玛吉在国内的市场报价约为70万元,相关配套治疗探头售价在6000元左右,且由于国内市场火爆,目前仪器和探头国内供应均处于紧张状态。而探头为一次性产品,仅有美国原厂可以提供正品探头。但在电商平台可以发现不少商家低价售卖“热玛吉探头”,除了假仪器、假探头外,热玛吉仪器检验系统也有山寨版本。
据央视网此前报道,去年上海警方侦破了一起制售假冒热玛吉医美医疗器械领域产品案,捣毁犯罪窝点15处,查处医美机构15家,查获假冒多个医美医疗器械及耗材,涉案金额近亿元。
假培训、假证书
整体来看,“假医生”往往关联着“假培训”。假培训更多的是指手术速成班。随着医美的火爆,各类医美培训如雨后春笋,不少培训机构宣称不需要任何医学基础,只需三到五天时间,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美师,可以直接上手给顾客打针、做手术。按照《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培养一名正规医师需要五到八年,而在一些培训医院,只需要四天。双眼皮、内眼角、外眼角、下至、提眉、眼袋等需要专业级别医生才能操作的项目在一些非法培训班4天就可以“出师”。说白了,这种“速成班”就是花钱观看一场手术实操和一个“假证书”。这种机构多半没有培训资质,除了给学员看两眼手术实操外,更多的是教给学员如何“规避风险”。2021年315曝出的“速成班”黑幕中提到,培训老师向学员传授:“一般人不接,陌生人不接,一开始做,就你身边朋友做,朋友转介绍朋友,这样他不会坑你害你。医疗工作室的地儿不放任何医疗器械针剂之类的东西,查不出来。”
这些半路出家的医美学员,每一个出去后都是隐患,既不是正规机构培训出身,更没有技术可言……
假优惠
所谓“假优惠”往往伴随着医美贷的产生。以“免费体验”的名义把顾客揽进店门后再用“连环计”来给顾客下套,这个行为似乎已经成为医美营销的惯用伎俩。这个过程中,多个项目老师、门店经理会想方设法偷听掌握顾客的情况,一旦有需要,随时扮演不同的身份同美容师打配合,以打折、优惠为饵,诱导消费者花更多的钱甚至贷款来做美容项目。为了防止顾客事后反悔,美容院会以格式条款或其它各种借口,拒绝消费者的退款请求。
所以非正规渠道的优惠项目多半是“坑”,“一分价钱一分货”在任何一个行业都适用。对于医美机构来说除了一些特定的引流产品会有优惠外,大多数项目是不会出现大幅度降价的情况。
假闺蜜
假闺蜜,直白点说就是“医托”。这也多半出现在渠道医美中,这种机构或多或少存在不正规经营情况,引流就需要私密性。但其实随着医美广告营销的越来越严格,渠道医美的这种引流方式也将会更多地出现在正规医美机构中。
首先要明白,医美是一个极其需要信任感的行业,所以私域是必要的。在此前的一篇报道中有一个事例:
雯雯打算做鼻子,在微博上勤劳地做着功课,她在某条鼻整形微博下留言,立马收到了好几位“整友”的私信,问我“小姐姐是不是想整鼻子”为话题展开了交流。
雯雯中意一位擅长做精致直鼻微翘的医生,“整友”认为雯雯的鼻子适合做大气型,并对另一位医生很种草,问雯雯有没有兴趣,雯雯觉得还行但没有很动心,但“整友”很想去面诊但一个人很怕,期望雯雯能和她一起去,累积下面诊经验,雯雯想着顺便去玩玩就一起去了,最后“整友”没面诊成功,陪诊的雯雯却一冲动交钱做了鼻子。
事后,雯雯找了最初种草的医生做了修复…几万块就这样一冲动之间没了,却没有发现这位“整友”只是位高级医托。
随着监管的越来越严格,国内的合法医美机构会占据主流。但是庞大的医美需求与正规机构及医生培养与数量增长的不匹配,合法医美机构对医生、药品及器械、操作规范等要求程度高且严格,成立与审批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与较高成本,带来严重供给不足,导致需求等待时间较长、难以及时满足,部门需求转向响应更快、成本更低的“黑医美”。
终归,医美要定位于“医疗”,而不是谁都可以随意动刀,总有人铤而走险的去做这些不合法的事情,最后出事受伤的还是求美者。面对非法整形乱象,整形医生在呼吁那些爱美人士睁大双眼、以防上当受骗的同时,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的求美者通过自己了解正规、专业的医美知识,让更多的求美着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手术服务,为更多的求美者带去更好更安全的美丽解决方案,才能形成合力,以让黑心的工作室无所遁形。
文章来源:医美产业笔记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