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创健医疗与资生堂合作推出医美品牌“律曜”

    近日,创健医疗与资生堂中国合作推出的医美品牌“RQ PYOLOGY律曜”正式上市,引发行业广泛关注。RQ PYOLOGY律曜首批推出14款单品,涵盖4款以“三重重组胶原蛋白”为核心成分的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以及10款化妆品类产品,布局兼具医美与日常护肤需求。

    1天前
  • 爱美客高层变

    近日,爱美客完成董事会换届。其中,选举简军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同时聘任石毅峰为公司总经理,勾丽娜、尹永磊为副总经理,李冬梅为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

    1天前
  • 九州通拟7亿入局奥园美谷重整

    11月16日,九州通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湖北九州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州产投”)上调了对奥园美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奥园美谷”)的重整投资额。


    9月24日,九州产投与奥园美谷及其预重整期间临时管理人签署了《补充协议》,对原《重整投资协议》条款进行了调整——投资总额由6.73亿元增至约7.06亿元,认购股份数量由3.6亿股上调至约4.36亿股,其中约7593万股将用于向关联担保债务的债权人实施以股抵债清偿。


    1天前
  • 抖音加强医美内容治理,10.6万个直播间因违规宣传被处置

    抖音生活服务公示“打击医疗医美直播间违规宣传禁限售商品”专项行动的阶段治理成果。截至10月,超2.3万个违规达人被封禁直播团购权限30天以上,其中605个达人因严重违规被封禁180天;超10.6万个直播间因违规宣传被中断处置。


    公告称,部分达人通过使用变形词、主播话术暗示、评论区引导、背景板传递相关信息等方式绕过平台监管,在直播间违规推广 “英伦大提升”“水光针”“光子嫩肤”“洗眉毛”“激光祛除色素”等禁限售商品或服务。此类行为不仅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也严重违反平台规则,对消费者体验造成了不良影响。今年上半年,针对部分医美商家违规售卖禁限售商品等行为,平台搭建风险识别系统并开展专项整治,处置违规机构1517家。


    1天前
  • 新氧Q3医美业务营收1.84亿元

    11月17日,新氧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报称,截至9月30日,公司总营收3.867亿元(约5430万美元),同比增长4.0%;但业绩由盈转亏,净亏损6430万元(约900万美元),而2024年同期为净收入2030万元。


    核心驱动因素是医美服务业务爆发式增长(营收1.8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304.6%),主要得益于品牌医美中心扩张(截至季末共39家,覆盖10个主要城市),但信息预约服务、医疗产品销售等业务营收下滑,叠加成本与运营费用上升,导致整体亏损。


    1天前

 医美行业观察

“祛斑”无效起纠纷,是激光治疗“太弱” 还是黄褐斑“太强”?

观察

观察君

阅读数: 3240

( 0 )

( 0 )

( 0 )

2022-06-13 11:51

导读:前几日,一则关于宁波美莱客户花费1.5w“无效祛斑”闹纠纷的事件上了新闻。 


作者|Cynthia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一名30多岁的史女士因长黄褐斑,在 “宁波美莱整形” 购买了超皮秒嫩肤、激光治疗、果酸治疗等多个项目,共计约15000元,直到疗程结束却未见效果,引起客户不满提出了退款的要求。双方协商不一致,最后经医调会调解,退款4000元。


黄褐斑,一直都是医美纠纷客户投诉的“重灾区”。随着年轻人肌肤问题频发,患上黄褐斑的几率也不断增高,但黄褐斑投诉率也居高不下。


黄褐斑改善究竟有多难?为何激光治疗不能改善反而会加重?怎么治疗才能加强治疗效果?我们今天来梳理一下。


1 成因复杂,难治愈、易复发改善黄褐斑真的难


黄褐斑是一种后天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成因复杂,难治愈、易复发是这种病症的三大特点。因此,黄褐斑问题改善的棘手程度要远超其他色斑问题,这不仅需要长期治疗,甚至还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可能。


1.成因复杂


改善黄褐斑首先难在成因复杂上。普通色斑形成的原理,大多都是紫外线激活了皮肤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分泌出大量黑色素导致的。


而黄褐斑成因非常复杂且不明确,在《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中提到:遗传易感性、日光照射、性激素水平变化是黄褐斑三大主要发病因素,黑素合成增加、皮损处血管增生、炎症反应及皮肤屏障受损也均参与了黄褐斑的发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已知影响黄褐斑产生的原因分别为:激素水平、紫外线、遗传因素、屏障受损、炎症反应、黑色素沉积等等。而其中激素水平的高低对女性影响尤为明显,容易形成孕期黄褐斑。研究表明,女性长黄褐斑几率远远大于男性,其中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9%~20%易发黄褐斑。


2.难治愈


第二,黄褐斑难在治疗时间长,很难彻底治愈。由于产生黄褐斑影响因素较多,并且跟个人体质有极大关系。


因此,每位患者的情况不一,原因不同,医生在对症下药过程中较难把控,需要更为详细且精确的面诊问询,进行剖析,然后针对性给治疗方案,即使这样要想彻底改善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黄褐斑虽然不能被根治,但是可以皮肤长期处于稳定期,不会引起其他连锁问题。


3.易反复


淡化黄褐斑是一个长期过程,容易反复。尤其是一味地追求快准狠,采用光电项目去除,其会导致复发率升高和炎症后色素沉着。反黑可能要远远高于雀斑、色斑等,甚至比用激光治疗前颜色更深,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2 为何激光治疗不能改善黄褐斑 反而会加重


很多医美机构急于求成,用改善色斑、雀斑的方式选用激光给顾客治疗黄褐斑,但在初期对淡化黄褐斑不仅没有帮助,反而很有可能加重。


在《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中表明:黄褐斑临床分期分为活动期和稳定期,要进行分期分型的治疗。在活动期,避免光电治疗及化学剥脱术,应选择基础治疗配合系统药物治疗;稳定期则在系统及外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果酸,化学剥脱术、光电等综合治疗。


目前,黄褐斑的真正成因尚未明确,但是现在医学上研究已明确表明,活动期的黄褐斑伴随着屏障受损、刺激性炎症,导致炎症性色素沉着。也就是说,黄褐斑的治疗首先要做的是针对皮肤屏障的修护、慢性炎症的治疗。


而激光类医美项目则是通过光热作用到皮肤,会对皮肤屏障造成一定损伤。尤其对于处于脆弱敏感和炎症反应状态的黄褐斑患者来说,很有可能会再次加重皮肤炎症,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关于这点,在《光声电治疗术后皮肤黏膜屏障修复专家共识》研究中业也提到:随着光声电能量设备,设备无论是热作用机制,还是非热作用机制,均会对皮肤、黏膜产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多数可自行修复,少数若处理不当,可能遗留远期不良反应甚至并发症。


如果一边做激光治疗,一边加剧肌肤屏障受损炎症发作,会让黄褐斑患者的皮肤一直处于拆东墙补西墙的模式,无法得到真正的改善。


3 如何做好黄褐斑的管理?


改善黄褐斑是一件长期的皮肤管理工作,需要时间和耐心,分阶段进行改善。 


《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中提出治疗原则建议:要以减少黑色素生成、抗炎、抑制血管增生、修复皮肤屏障、抗光老化为指导原则。


避免诱发因素,注重防晒,配合使用修复皮肤屏障的功效性护肤品、美白类护肤品,结合临床分期与分型,联合系统及外用药物、化学剥脱、激光和中医药治疗。


由此总结出来我们要想淡化黄褐斑,需要做好以下4个管理,分别是心理预期管理、皮肤屏障与炎症修复管理、焕肤美白管理、医美联合治疗管理。


1. 做好消费者的心理预期管理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机构,对待黄褐斑问题上都普遍缺乏耐心,要明确思想:不是所有皮肤问题都可以通过“快餐式”医美进行解决。前期医生与顾客进行沟通时,尽可能要做好顾客的心理预期管理和术前面诊工作,不要过度承诺,避免出现后续纠纷问题。


2.做好皮肤屏障与炎症修复管理


皮肤屏障和炎症修复管理,是黄褐斑前期最重要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尽可能减少加剧皮肤刺激的诱因,注意脸部清洁方式,不要摩擦不要过度去角质 其次,要做好防晒工作,降低紫外线对皮肤屏障和炎症的进一步刺激。 


3.焕肤美白管理


改善黄褐斑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如何温和进行焕肤代谢和美白管理,建议口服+外用护肤的形式。目前已有明确研究表明,口服氨甲环酸对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淡化黄褐斑能起到有效治疗作用。而焕肤酸类产品,则能抑制黑色素细胞活性,温和地促进色素代谢排出。


4.医美联合治疗的管理


黄褐斑治疗到了稳定期,皮肤屏障和炎症得到一定改善后,可以选取医美项目的联合治疗。但不建议强激光类的项目,而是推荐光子+中胚层或纳晶/微针+氨甲环酸的联合治疗方案。


纳晶优秀促渗技术,能快速打开皮肤通道,增加氨甲环酸透皮给药的效果,使得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更好。而微针+氨甲环酸的疗法对色素减退及色素沉着也均有疗效,其通过破皮渗透的形式,增加药物的渗透,同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整黄褐斑患者VEGF水平,起到淡斑效果。


黄褐斑的改善与管理,是医美护肤领域一个复杂难题,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皮肤屏障和炎症问题的频发,造成越来越多求美者受到黄褐斑的困扰。


医生和机构们也应该积极探索,通过对黄褐斑症状和成因研究,快速高效地找到问题肌肤改善的更优解,同时不断提高皮肤医学知识的专业性,精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多维度提高自身医美差异化的竞争力。


文章来源:医美产业笔记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