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福瑞达:上半年营收17.90亿元

    福瑞达2025上半年营收为17.9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7.05%;利润总额由1.85亿元降至1.53亿元,同比下跌17.31%;归母净利润、归母扣非净利润分别下滑15.16%、6.25%。其中化妆品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0.94亿元,占总收入的61.13%,但同比减少7.73%。

    2025-08-29 10:07
  • 贝泰妮:营收23.72亿,同比下滑15.43%,薇诺娜宝贝和瑷科缦成“第二增长曲线”

    上半年,贝泰妮实现营收23.72亿元,同比下滑15.43%;归属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滑49.01%。对于营收变化,贝泰妮在财报中称,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规模较上年同期增加,以及悦江投资于2023年10月31日起纳入公司合并范围的综合影响所致。


    薇诺娜宝贝和瑷科缦,正崛起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报告期内,分别同比增长8.62%和93.89%,营收达到1.10亿元和5147.07万元。


    2025-08-29 10:07
  • 敷尔佳半年度业绩承压,实现收入8.63亿元

    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8.63 亿元,同比下滑 8.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30 亿元,同比下滑32.54%;扣非后净利润 1.66 亿元,同比下滑48.66%,净利润下降主要因宣传推广费用同比增 39.56%;


    核心业务中,化妆品类收入 6.25 亿元,同比增加29.95%;医疗器械类收入 2.38 亿元,同比下滑48.07%;销售渠道以线上为主,占比 80.50%;研发投入 2,332.65 万元,同比 增加47.65%,重点推进重组 Ⅲ 型人源化胶原蛋白贴敷料等 Ⅲ 类医疗器械研发。


    2025-08-29 10:06
  • 巨子生物:营收31亿,净利润11.8亿

    8月27日,巨子生物发布半年报,数据显示,巨子生物2025年上半年营收31.13亿元,同比增长22.5%,净利润11.82亿元,同比增长20.6%。

    其中功效性护肤品收入达24.10亿元,同比增长24.2%;医用敷料收入6.93亿元,同比增长17.1%。从品牌构成来看,可复美、可丽金两大核心品牌贡献了巨子生物总收入97.8%。从渠道构成看,线上直销仍是巨子生物营收的核心来源。


    2025-08-29 10:06
  • 福瑞达上半年营收17.90亿元

    福瑞达近日发布2025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90亿元,同比下降7.05%;实现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下降15.16%;扣非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降6.25%;经营活动现金流则断崖式下跌86%,仅1867.74万元。

    分业务板块看,福瑞达化妆品板块营业收入10.94 亿元,毛利率 61.99%;医药板块营业收入 2.07 亿元,毛利率 51.80%;原料及衍生产品、添加剂板块营业收入 1.79 亿元,毛利率 40.93%;物业管理及其他营业收入 2.93 亿元,毛利率 21.80%。


    2025-08-28 11:12

 医美行业观察

2022中国轻医美行业的“内生与出路”

观察

观察君

阅读数: 2401

( 0 )

( 0 )

( 0 )

2022-10-11 12:07

医美产业笔记导读:


轻医美成为整个医美行业最大的风口是毋庸置疑的,暴涨的消费需求、巨头的入局、资本的加持都使轻医美市场得到迅猛扩张,千亿轻医美市场魅力无限。医美产业笔记联合创始人王婧在「2022中国轻医美大会」分享了对轻医美行业的趋势洞察,以下为演讲全文:


图片


我们梳理了半年多以来发生在行业的一些关键词和大事件,它们背后浓缩的是行业的迭代、变化和出路。


图片

 

如果用一句话反映今年的行业情绪,可能是“不确定性、没有安全感与迷茫。”一方面是宏观经济给大家传递的寒气,医美从业者面临很大的市场压力;另一方面是行业监管加剧了很多人的焦虑,也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受。


除此之外,我们还做了一些关于行业情绪的调研:比如有超过50%的企业,现金流的储备不足6个月;调研的企业,80%的业绩同比去年是下滑的;很多人认为2023年后市场经济才会好转……


相信现在从业者面临着很多挑战是相似的,我们要主动配合疫情的防控,我们要主动合规,适应消费波动,寻找新的增长模式等。


接下来我们从几大板块展开分析一下行业:


一、2022年医美行业投融资风向


今年的资本都越来越理性,我们把去年上半年、去年下半年、今年上半年投融资事件和金额做了对比,今年一共14起投融资事件,金额超过8亿。跟去年相比,金额和数量都大大下滑。


宏观数据来看,政府部门的融资增速,去年12月到今年6月,增速一直往上涨,说明政府在加大力度借钱投资,刺激经济。但是居民部门的融资和企业部门融资是在下滑的,说明大家不愿意借钱了,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有所减弱。


具体到医美赛道,上游厂商备受资本关注,到今年,趋势还在持续。我们梳理了今年半年以来被融资的一些企业信息,大家可以看到,主要的领域还是集中在药械和器械板块,资本对机构、平台关注热度比较一般。


二、行业监管再现新方向,重点转向直播和税收


近两年行业监管是大家非常关注的热点。今年监管的重点主要有2个,一个是直播,一个是税收。


跟直播相关的:今年5月九部委联合发文,严查医疗机构公务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互联网平台,比如小红书、抖音,也在加强监管,包括今年6月份,抖音直播关闭医疗健康类的创作者他们的商品分享功能。


跟税收相关的:今年8月,杭州虞美人隐匿收入超47亿,最后被罚8千多万的新闻,也引起了行业轰动。


站在机构的角度,行业最大的不公是,合规的成本高昂,不合规的成本低廉,很多人屈服于严峻事实。但是合规监管的时代,才能孕育真正的巨头。


三、医美用户的“变与不变”


用户侧,她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有什么样的变化?首先用户规模,还是以90后女性为主,但是这个群体也在不断扩大,我们看到男性用户,00后以及中老年人,对医美的关注度、投入度也越来越大。


在消费金额上,首次消费客单价,超过38%的用户主要集中在1000-2000元,其次是2000-3000元,消费频次1-3个月一次。


图片


具体到需求层面,面颈部问题、肥胖等身材问题需求显著,全身医美需求排行第一的,86%的用户关注衰老、色斑、面颈部问题,超过50%的用户更倾向通过光电类这种不破皮项目达到目的。


聚焦到面颈部,需求最旺的是抗衰紧致,第二是美白,抗衰紧致18-35岁用户占比60%,美白赛道,2021年行业规模突破5千亿,2019到2021年两年间,用户对美白淡斑关注度提升了9倍。


我们也做了更细分面/颈部需求的调研,法令纹/细纹、胶原蛋白流失……


图片


身体类项目中,需求第一的是脱毛项目,也是很多机构引流的项目;第二是减脂塑形,潜力型项目。


在私密项目的调研样本中,只有20%的用户体验过这个项目,80%的用户保持观望,整体接受度和市场教育有待提升。


四、新老品类的成长与突破


下面看一下市场上关注度和活跃度比较高的一些品类,它们的现状和趋势。主要包括玻尿酸、肉毒素、胶原蛋白、再生针剂,我们把目前市面上的一些产品进行分类。


图片


玻尿酸:主流地位仍稳固,增速趋缓,处在成长后期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主流地位非常稳固,处于成长后期,增速也慢慢趋缓。现在市面上厂家非常多,产品非常丰富,我们以艾尔建为例,一家企业就布局非常多的细分领域,无论从交联技术、维持时间,都在不断精进。


肉毒素:受制于供给不足,处于成长中期


受限于产品审批流程、产品毒性等因素,获批产品数量非常少。虽然2025年预计肉毒素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44亿,复合增长率30%左右,但是产品供给非常有限。


和玻尿酸的市场对比来看,目前市面上获批肉毒素仅4款,玻尿约60款。而且不仅仅是中国获批少,我们看美国获批的产品不多,只有5款。


再生针剂:市场新关注点,处于成长前期


再生针剂,这两年关注度很高,但是市场上受到的争议也比较多,我们认为它处于成长前期,技术相对成熟,也可以量产。


以童颜针为例,获得械Ⅲ认证的就两款,一个是爱美客的濡白天使,一个是圣博玛的艾维岚。很多通过的是Ⅱ类、Ⅰ类,有的还在审批认证中,从这个赛道变化来看,短期的赛点,在于是否有合法的牌照,长期要看产品力是否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


图片


胶原蛋白:重组胶原蛋白处于导入期;动物胶原蛋白处于成长期


近两年胶原蛋白有很多高光时刻,华熙生物收购益而康、锦波生物、巨子生物拟上市等,引起了很多人对胶原蛋白市场的想象。


动物胶原蛋白处于成长期,因为存有一定的致敏性,生产产能受限,生产成本比较高;重组胶原蛋白市场技术壁垒比较高,合规产品比较少。如果未来重组胶原蛋白在安全性、产量上有所提升,是可以挤压动物胶原蛋白市场的。


未来,重组胶原蛋白市场想从导入期进入成长期,我们认为要突破三个难点,一个是产品的支撑性,安全性,以及规模化,这是我们未来看到胶原蛋白市场的一些发展亮点和机会。


五、医美机构现状与趋势


相比于上游,机构门槛偏低,行业集中度也低,获客成本和运营成本都很高。我们今年做了几十场线上直播,经常看到评论区有人说现在入不敷出,难以为继。”


根据我们看到的数据,国泰证券数据显示:前五大省份医美机构数量2.41万家,占全国份额环比减少0.32%;而深圳市卫健委前段时间公布的,深圳市医美机构截至今年6月,同比去年12月,增加了52家。有增有减,相比于其他行业,医美的活力还是非常充沛的。


目前面临的挑战基本上包括三点:新规面前,传统营销玩法失灵;资本面前,存在感变弱;轻医美趋势下,机构纷纷转型。


未来我们认为轻医美机构发展的机会点有三个:


一是专科化。定位要清晰,要有自己特色的品项,才能突破内卷;

二是数字化。机构对数字化的认知和投入还是不太足,但是数字化又有很大的价值,可以降低机构获客成本,可以让医疗过程变得更标准化、透明化、精细化;

三是品牌化。轻医美品项统一要求非常高,品牌化也有助于规模效应的扩大。


以上是我们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关于轻医美行业,我们所看到一些现状和趋势,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也期待后面的嘉宾带来更有价值的思考,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医与美产业笔记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