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医渡科技大模型首次应用于医美领域

    8月12日,医渡科技发布公告,公司与广附院联合打造的“脉管性疾病多模态专病数据库”、“美易智能体”在广东省医院协会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这是医渡科技大模型首次应用于医美领域,也标志着国内整形美容领域在数据整合与智能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8-15 10:34
  • 植物科技护肤品牌「美可觅」获千万级战略注资

    8月11日,杭州禾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厦门禾芃农业研究院。资金将主要用于建设植物活萃实验室、拓展临床皮肤科渠道等。品牌首推超分子包裹技术积雪草苷精华,并计划2026年实现包装全降解。

    2025-08-15 10:34
  • 爱美客嗨体在微博引发9亿+曝光量

    近日,爱美客嗨体在微博发起了「脖子比脸老算工伤吗」、「嗨体去颈纹」等话题,并在微博总部进行了扫楼活动,以发布博文/平台的数量兑换蓝牙音响、一次性胶片相机以及手持风扇等奖品。截止目前,「嗨体去颈纹」话题下的讨论量达到25.1万,阅读量超过9.1亿次。不少KOL、认证医生都在该话题下发表自己的见解,算是品牌的又一次破圈活动。

    2025-08-15 10:33
  • 创健医疗「终止挂牌」申请获批准

    8月8日,创健医疗(873474.NQ)对外发布公告,公司已于8月5日向全国股转公司提交了终止挂牌的申请并获受理。同时,全国股转公司也于8月11日发布公告,决定自2025年8月14日起终止其股票挂牌。


    据悉,创健医疗于2024年初启动上市辅导,于2024年11月正式在新三板挂牌,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2025-08-15 10:33
  • 润双鹤拟投资设立基金,聚焦合成生物

    8月12日,华润双鹤发布关于设立华润双鹤产业基金暨关联交易的公告,表示拟投资设立华润双鹤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呼和浩特) 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目标募集规模为5亿元人民币,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双鹤(北京)生物拟以自有资金出资不超过8,700万元人民币,占基金总出资额的比例不超过17.40%。

    2025-08-14 12:19

 医美行业观察

相关企业12.41万家,市场寒冬中医美行业为何“卷”得火热?

观察

观察君

阅读数: 1852

( 0 )

( 0 )

( 0 )

2023-12-21 10:04

根据企查查财经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医美相关企业12.41万家,国内医美相关企业注册量持续十年呈正增长态势。


2022年我国医美相关企业新增3.35万家,同比增长16.49%。截至目前,今年国内医美相关企业新增注册4.32万家,其中,前11月新增4.24万家,同比增长34.97%,已超去年全年。


大环境持续缩紧,各行各业都在感受“严冬”,而医美行业却在逆势中依旧实现正向增长,背后有何原因?那么今年医美行业在发展中呈现出了哪些变化?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细分规模占比攀升


当下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越来越多元化,消费者的爱美需求日益旺盛,这也驱使市场规模持续攀升。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2268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2666亿元。


市场向上发展,行业细分赛道也逐渐成为主流,注射医美、皮肤医美、光电医美等概念频出,不断拓展着市场的边界。


640-1.jpg


2021年起,非手术类医美项目(轻医美)市场规模开始超过手术类医美项目,2022年轻医美市场规模的比重由40.38%增长至53.22%。根据前瞻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轻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464亿元,增速为21.04%。


竞争者众多,领跑者也各有“心事”


整个行业,我们从上游、中游、下游分开来看。


首先,上游企业盈利最多无可争议。例如爱美客溶液类注射产品和凝胶类注射产品毛利率一路超过茅台,分别为95.10%和97.38%,被戏称为“医美茅”。


但今年以来,不仅是爱美客,华熙生物以及昊海生科等上游巨头企业的处境似乎都不太好,股价一路狂跌,接近腰斩,究其背后原因就是老产品的后劲难以继续带动高增长,而新产品蓄势待发却迟迟不发,这也与医疗行业属相相关。


例如江苏吴中合作代理的AestheFill童颜针、复星医药旗下RT002A型肉毒杆菌毒素等等,都卡在审批上市的过程中,而且注定需要等上些时日。


其次,中游机构的喘息空间增大。挤压式成长的医美机构,都在这几年的兵荒马乱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一味在市场随波逐流的机构被市场淘汰,有特色和专长的机构顺利避开无效内卷,扩大利润来源。机构与顾客群体分层捆绑,优质客户择品质机构进行合作。


640.jpg


同时,做自有品牌也成为中游机构降本增效的利器,例如华韩股份的玻尿酸“ARSMO”、米兰柏羽的玻尿酸“芙妮薇”以及联合丽格的“新肤源胶原水光”新品。医美机构与上游厂商通过代工、代理等方式做玻尿酸,成本按平均出厂价270元计算,毛利润空间也是足够的。


第三,下游平台竞争激烈。互联网高速发展,流量多集中在产业链下游平台上,大众点评、美团、抖音等成为机构必争之地。


想要入场就要拿“超低价”进行交换,由于想要抢到最好的机制,各个平台互不相让,甚至出现了某平台因为没有拿到全网最低价,就自主下架机构/品牌的现象。


行业阵痛期,入局更需要破局


医美行业作为近两年来投资者青睐的黄金赛道,因为其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不论是新玩家还是老玩家,都想在这样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并逐渐扩大声量。


医美迭代风起时,如何顺势抓住红利?一人寡,多人众,这场行业盛会或许带给你一些不同的思考。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市场

寒冬

分享至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