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医美行业观察
 推荐
相关企业12.41万家,市场寒冬中医美行业为何“卷”得火热?
根据企查查财经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医美相关企业12.41万家,国内医美相关企业注册量持续十年呈正增长态势。
2022年我国医美相关企业新增3.35万家,同比增长16.49%。截至目前,今年国内医美相关企业新增注册4.32万家,其中,前11月新增4.24万家,同比增长34.97%,已超去年全年。
大环境持续缩紧,各行各业都在感受“严冬”,而医美行业却在逆势中依旧实现正向增长,背后有何原因?那么今年医美行业在发展中呈现出了哪些变化?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细分规模占比攀升
当下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越来越多元化,消费者的爱美需求日益旺盛,这也驱使市场规模持续攀升。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2268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2666亿元。
市场向上发展,行业细分赛道也逐渐成为主流,注射医美、皮肤医美、光电医美等概念频出,不断拓展着市场的边界。
2021年起,非手术类医美项目(轻医美)市场规模开始超过手术类医美项目,2022年轻医美市场规模的比重由40.38%增长至53.22%。根据前瞻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轻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464亿元,增速为21.04%。
竞争者众多,领跑者也各有“心事”
整个行业,我们从上游、中游、下游分开来看。
首先,上游企业盈利最多无可争议。例如爱美客溶液类注射产品和凝胶类注射产品毛利率一路超过茅台,分别为95.10%和97.38%,被戏称为“医美茅”。
但今年以来,不仅是爱美客,华熙生物以及昊海生科等上游巨头企业的处境似乎都不太好,股价一路狂跌,接近腰斩,究其背后原因就是老产品的后劲难以继续带动高增长,而新产品蓄势待发却迟迟不发,这也与医疗行业属相相关。
例如江苏吴中合作代理的AestheFill童颜针、复星医药旗下RT002A型肉毒杆菌毒素等等,都卡在审批上市的过程中,而且注定需要等上些时日。
其次,中游机构的喘息空间增大。挤压式成长的医美机构,都在这几年的兵荒马乱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一味在市场随波逐流的机构被市场淘汰,有特色和专长的机构顺利避开无效内卷,扩大利润来源。机构与顾客群体分层捆绑,优质客户择品质机构进行合作。
同时,做自有品牌也成为中游机构降本增效的利器,例如华韩股份的玻尿酸“ARSMO”、米兰柏羽的玻尿酸“芙妮薇”以及联合丽格的“新肤源胶原水光”新品。医美机构与上游厂商通过代工、代理等方式做玻尿酸,成本按平均出厂价270元计算,毛利润空间也是足够的。
第三,下游平台竞争激烈。互联网高速发展,流量多集中在产业链下游平台上,大众点评、美团、抖音等成为机构必争之地。
想要入场就要拿“超低价”进行交换,由于想要抢到最好的机制,各个平台互不相让,甚至出现了某平台因为没有拿到全网最低价,就自主下架机构/品牌的现象。
行业阵痛期,入局更需要破局
医美行业作为近两年来投资者青睐的黄金赛道,因为其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不论是新玩家还是老玩家,都想在这样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并逐渐扩大声量。
医美迭代风起时,如何顺势抓住红利?一人寡,多人众,这场行业盛会或许带给你一些不同的思考。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