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医美行业观察
药企疯狂内卷之下,医美赛道成为避风港?
当下,传统医药企业跨界做医美成为热议话题,前有华东医药、四环医药、江苏吴中等老牌上市企业华丽转身,后又有爱朋医疗、康哲药业、通化东宝等蓄势待发的新锐赛道搅局者。
将目光瞄向医美赛道,各路玩家抢滩的“姿势”也各不相同,有一掷千金买买买的,也有代理型、自研型以及混合型企业,那么这些企业在转型后是否实现了业绩的突围?
1.打造竞争力,切入高端市场
当前医美行业K型分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出现明显的分层,对应的高端赛道领域的上游机构过得就更加滋润。
据方正证券数据显示,我国主流再生材料少女针、童颜针等市场空间将在 2025 年增长到近 30 亿元。然而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上,仅有四款再生产品获批。
凭借紧俏的获批名额,华东医药凭借少女针「伊妍仕」成功打造出十亿级超大单品,成功在蓝海赛道上领跑再生医美,实现“转型即躺赢”;
而在今年年初获批的江苏吴中童颜针「艾塑菲」,也在市场的高度期待下入驻机构,销量远超企业预期。
而在“牌桌”之外,有多个企业正在加紧研发、虎视眈眈。
例如康哲药业与西宏医药订立独占许可协议,获得注射用聚己内酯微球填充剂(“少女针”)及注射用羟基磷灰石微球填充剂(“微晶瓷”)两款产品的推广、销售及商业化产品的权利,静待花开。
2.依托销售渠道,实现快速覆盖
产品的生产研发固然重要,但市场推广和渠道建设同样关键。
例如四环医药旗下的医美平台渼颜空间已经实现了在全国超350个城市、4700家医疗美容机构的覆盖面积,对头部500家医疗机构实现了100%全覆盖。所以公司产品能够快速占领市场份额也是顺理成章。
同时,爱朋医疗表示将基于原有产品渠道进行市场开拓并与部分大医院合作,然而,医美市场的消费群体和传统医药市场有所不同,如何有效触达目标客户群将是这些药企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一边为业绩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一边又考验着企业多方综合实力,各个药企拿出看家本领在这块领域中追逐。
而在这场盛大的狂欢中,一些真正入局的企业发现医美并非是毛利高门槛低的赛道,花了钱砸营销却大幅亏损,最后不了了之。
没有底线的内卷和极度不计成本的铺张浪费,正是这些盲目企业的写照。在巨大的支出与行业风险之下,哪些企业将脱颖而出?
文章来源:机构老板娘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