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医美行业观察
医美进入淘汰赛阶段
“淘汰”一直存在,只是经历疫情后,这一进程加快。处于“被淘汰”阶段的品牌和机构不外乎以下几大特点:
同质化
同质化不是上游产品的专属痛点,也是机构的痛点,上游品牌从原料布局到产品研发,一直在寻求差异化,“首款”、“首张证”的含金量一直在增加。但医美行业的上游布局与企业基因关联非常大,再加上拿证周期长,初期布局更像是押宝,三五年后产品顺利上市也不一定能握住风口。
机构的同质化一方面来源于上游产品缺乏创新性;另一方面则来源于机构自身品项搭建缺乏特色,或者技术的同质化。
价格战
以前说到“价格战”,大家会认为是机构的普遍困境,但是随着上游玩家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丰富,上游企业间的价格战也变得非常明显。同品类之间竞争、同适应症之间竞争,品牌之间潜在的竞争非常多。
相比之下,机构端的价格战更直白,9.9的脱毛、19.9的光子……引流项目的出现根源在于机构获客难。当流量下滑时,低价团购,吸引客户到院再继续开发是大多数机构的思路。然而这种看似有效的竞争手段,实则可能将行业推向危险的边缘。
成本高企
高成本并不是绝对的劣势,而是要看成本都用在了哪里。对于大部分上游来说,高成本主要源于多年研发投入,以及审批,在获得相应证件前,这些沉默成本是企业前期的主要投入。后续营销、销售、售后维护等也是企业主要支出。
而机构端,虽然现在医美机构主流是轻医美机构,但是从投入上来看却并不轻,开店初期几百万的设备似乎成为必须。但随着国产设备、产品纷纷获批,相比于海外设备,价格具有明显优势。当然,除此之外,机构后期的成本则主要在于人工、营销,这也就迫使机构充分应用AI等智能技术,降低成本。同时营销不应再是盲目投入,重视口碑,重视老客,降低获客成本、提升客户质量。
综上,医美行业进入“淘汰赛”的本质是要行业价值回归,行业竞争已从“流量红利”转向“价值深耕”。品牌、机构需摒弃短期价格战,围绕用户需求与经营效率,唯有回归医疗本质、持续创造用户价值,才能在淘汰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3月18日,由医美行业观察主办的「运营增长·机构运营大会&产品增长大会」正式开启,我们一起探讨行业变化与出路!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