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普瑞眼科投资成立医美公司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青岛鹿晰医疗美容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朱子桐,经营范围包含:医疗美容服务;生活美容服务;诊所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普瑞眼科(301239)旗下青岛鹿晰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1天前
  • 金赛药业母公司赴港二次上市

    近日,“生长激素一哥”长春高新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管理层启动本次H股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长春高新在医美行业被熟知的是其子公司“金赛药业”。金赛药业最重要的业务是“生长激素”,尤其是儿童生长激素。由于新生儿减少和集采政策的影响,金赛药业的发展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所以,除生长激素业务外,金赛药业还布局了女性生殖健康、肿瘤业务,以及医美业务。

    1天前
  • 朗姿医美与美团医药健康达成战略合作

    7月10日,朗姿医美对外发布消息称与美团医药健康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表示将在资源整合、品质升级、营销创新与口碑赋能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度合作,以“星服务、真保障”为共同目标,致力于携手提升医美行业的安全与品质标准,助力机构赢得更多优良口碑与增长机会。

    1天前
  • 唯芯美上半年全球门店日活跃用户增218%

    2025年7月,AI智能医美品牌唯芯美发布2025年上半年全球运营财报。数据显示,全球门店日活跃用户增218%,智能设备累计运行时长超过50万小时,平台用户粘性提升48%。

    2天前
  • 国产减重药玛仕度肽在上海完成首针注射

    据悉,信达生物的双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在获批上市10多天之后,在上海完成首针注射。


    此次的玛仕度肽的价格为一盒630元,内含两针。作为一款周注射制剂,一盒两针可覆盖两周的注射,一个月如果要注射4针,花费为1260元。


    玛仕度肽为全球首创GCG/GLP-1双靶点减重药物,此前的临床研究显示,使用玛仕度肽体重降幅达21%,同时能带来多种代谢指标的改善。

    2天前

 医美行业观察

从澳玛星光到菲欧曼,品牌下场开机构,谁在解锁新的“流量场”?

观察

观察君

阅读数: 856

( 0 )

( 0 )

( 0 )

2025-04-25 09:44

近期医美行业观察在统计连锁医美机构数量时,“菲欧曼美学空间”进入我们的视线,根据大众点评显示,菲欧曼美学空间在全国已经开出了16家店。


图片1_副本.png


就在前几年机构ODM或OEM掀起一股不小的舆论风潮时,行业另一端,上游品牌开线下旗舰店也已经成为现象级趋势。


与一些美妆护肤品牌开设线下渠道不同,包括百货商城、化妆品店、美容院、药房、旗舰店等多种类型渠道,而医美上游品牌基本集中在医美机构、双美机构和医院。行业特性与渠道差异也就决定了医美上游品牌开设线下门店模式的独特性,并且在不断摸索中,创新着线下门店的运作模式。


其一是介于生美和医美之间的上游品牌开出的线下医美中心。


例如菲欧曼、修丽可、优时颜等一线品牌开设的医美联合诊所、护肤中心。以修丽可为例,2023年在中国推出第一家SKINLAB整全护肤概念店,也是集专业护肤和医学美容一体的医美联合诊所。


一直在医美机构和求美者中口碑爆棚的「菲欧曼」在这几年监管愈发严格的医美市场中,产品营销处处受阻。但是自从2017年「菲欧曼美学空间」在北京开出首家门店后,如今在全国已经开出16家店。


如果给这类线下店贴一个标签的话,应该是“服务”,相比于医美以效果为导向的特点,这类门店更注重用户体验感,也更多借鉴了生美的极致服务,更高端、更专业。


其二是绑定更深的专业医美品牌店。


这一类有一个代表性品牌——澳玛星光。据悉,澳玛星光是以色列飞顿的直营品牌,但此“飞顿”也并不是单纯的设备品牌。澳玛星光与飞顿之间的关系是基于品牌隶属、设备技术支持以及战略合作的多层次联系。


发展到今天,澳玛星光虽然依然以光电为主,并且飞顿产品占绝大多数,但是随着行业的变化,澳玛星光涵盖的品类和品牌已经非常多样了。


除此之外,像科医人与福州华窈轻美医疗美容机构联合打造的“科医人光子嫩肤联名店”,以及福瑞达生物股份旗下高端品牌善颜与美途时光探境联合打造的“生活美容+医学美容”双美旗舰店。


这种合作的形式,品牌与机构之间要的是相互借力。


医美上游品牌主导的线下门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成为行业内不可忽视的存在。这种现象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1 (1)_副本.jpg


如果问一个医美从业者,今年最难的是什么?他一定会回答你是流量,流量的终极形态就是求美者。


对于品牌来说,不管是深度涉入线下机构,还是仅仅联名,都源于对流量的焦虑。用一句话形容,就是“若非生活所迫,谁愿意把自己变得一身才华”。如果生意好做,品牌肯定更愿意做自己擅长的,同理,机构也是。


医美上游品牌的线下扩张,既是行业流量焦虑的具象化表达,也是消费升级趋势下的模式创新。品牌试图通过“体验场”的搭建,直接触达求美者并重构信任链条。当流量红利消退、监管趋严时,线下门店不再仅是销售渠道,而是成为品牌价值传递、用户黏性培育的核心阵地。


未来,这种“上游反哺下游、专业赋能体验”的模式或将催生更多跨界融合,而能否在服务与效果的平衡中开辟新增长点,将成为医美行业生态重塑的关键。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