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医美行业观察
新药不断破局,毛发赛道冲击医美第二曲线却仍道阻且长
近日,与毛发相关的产品陆续出现新进展,先是科笛生物医药旗下的外用非那雄胺喷雾剂获批,是全球首个亦是唯一一个获批用于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治疗的外用非那雄胺产品。后是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旗下1类新药、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艾玛昔替尼(商品名:艾速达®)新适应症获批上市,适用于成人重度斑秃患者。
一直以来毛发、私密、形体都被认为是医美行业的第二增长曲线,有的机构已经单独开设这些项目。毛发赛道在植发机构崛起的几年中,一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如今,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产品的获批,毛发赛道到底能不能成为医美机构的第二增长曲线?
整体来看,毛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赛道,从分类来看,有药物治疗、植发手术、生发健发,还有洗发养发。为什么说它复杂,因为几乎每一个分类都属于不同的领域,而且一家机构同时涵盖每一种治疗方式的情况非常少。
首先药物治疗,不管是口服非那雄胺,还是外用,或者米诺地尔喷剂,更多是公立医院的治疗方式。当然,这类药物也可以从OTC渠道购买。
其次植发手术,众所周知,植发机构从前些年开始跑马圈地,几家大型连锁机构对这一领域已经实现了垄断,雍禾、大麦、新生等都是这其中的重要玩家。
还有洗发养发,一直是日化领域的重要板块。就像护肤产品一样,是快消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医美治疗与服务之间还存在很大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生发健发类,医美市场中也是这类产品居多,例如激光生发产品、生发精华等。主要玩家有华熙生物旗下的丝丽、美国贝妮芙、贝拉医疗等。
综上,药物治疗、植发手术和洗发养发这些手段都不是精准对应医美机构的服务范畴,也不是医美用户诉求的解决方案,相当于两个池子的用户,很难合并到一起。生发健发类产品其实为用户合并创造了一定的可能性,也是目前与医美结合的“最优解”。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用户人群特点。
广泛层面来看,脱发人群中,男性占比比较高;而医美用户中,则是女性占比高。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性也开始关注美,开始接受医美服务,但人群基数一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以同样被认为是“医美第二增长曲线”的形体管理为对比,减重药物、光电塑形、注射减脂、脂肪手术这几大类中,除减重药物外,其他几类都是医美中常用的手段,如今,减重药物陆续获批上市,也已经与其他手段开启联合应用。
尽管毛发赛道近期迎来新药获批等技术突破,但受限于用户群体差异(男性脱发为主 vs 女性医美为主)及治疗方式分散(横跨医疗、手术、日化领域)这两大根本性障碍,将用户真正导入并沉淀于医美机构的服务体系中,仍需市场实践的长期检验。“毛发经济”与“颜值经济”要完全交汇,还需要一条清晰的路径。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