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福瑞达:上半年营收17.90亿元

    福瑞达2025上半年营收为17.9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7.05%;利润总额由1.85亿元降至1.53亿元,同比下跌17.31%;归母净利润、归母扣非净利润分别下滑15.16%、6.25%。其中化妆品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0.94亿元,占总收入的61.13%,但同比减少7.73%。

    2025-08-29 10:07
  • 贝泰妮:营收23.72亿,同比下滑15.43%,薇诺娜宝贝和瑷科缦成“第二增长曲线”

    上半年,贝泰妮实现营收23.72亿元,同比下滑15.43%;归属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滑49.01%。对于营收变化,贝泰妮在财报中称,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规模较上年同期增加,以及悦江投资于2023年10月31日起纳入公司合并范围的综合影响所致。


    薇诺娜宝贝和瑷科缦,正崛起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报告期内,分别同比增长8.62%和93.89%,营收达到1.10亿元和5147.07万元。


    2025-08-29 10:07
  • 敷尔佳半年度业绩承压,实现收入8.63亿元

    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8.63 亿元,同比下滑 8.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30 亿元,同比下滑32.54%;扣非后净利润 1.66 亿元,同比下滑48.66%,净利润下降主要因宣传推广费用同比增 39.56%;


    核心业务中,化妆品类收入 6.25 亿元,同比增加29.95%;医疗器械类收入 2.38 亿元,同比下滑48.07%;销售渠道以线上为主,占比 80.50%;研发投入 2,332.65 万元,同比 增加47.65%,重点推进重组 Ⅲ 型人源化胶原蛋白贴敷料等 Ⅲ 类医疗器械研发。


    2025-08-29 10:06
  • 巨子生物:营收31亿,净利润11.8亿

    8月27日,巨子生物发布半年报,数据显示,巨子生物2025年上半年营收31.13亿元,同比增长22.5%,净利润11.82亿元,同比增长20.6%。

    其中功效性护肤品收入达24.10亿元,同比增长24.2%;医用敷料收入6.93亿元,同比增长17.1%。从品牌构成来看,可复美、可丽金两大核心品牌贡献了巨子生物总收入97.8%。从渠道构成看,线上直销仍是巨子生物营收的核心来源。


    2025-08-29 10:06
  • 福瑞达上半年营收17.90亿元

    福瑞达近日发布2025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90亿元,同比下降7.05%;实现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下降15.16%;扣非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降6.25%;经营活动现金流则断崖式下跌86%,仅1867.74万元。

    分业务板块看,福瑞达化妆品板块营业收入10.94 亿元,毛利率 61.99%;医药板块营业收入 2.07 亿元,毛利率 51.80%;原料及衍生产品、添加剂板块营业收入 1.79 亿元,毛利率 40.93%;物业管理及其他营业收入 2.93 亿元,毛利率 21.80%。


    2025-08-28 11:12

 医美行业观察

“有证+低价”策略失灵,上游要的“增量”到底是什么?

观察

观察君

阅读数: 601

( 0 )

( 0 )

( 0 )

2025-08-22 10:16

从去年开始,上游获批产品增多、竞争加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属于上游厂家的“内卷时代”终于还是来了。


单纯从轻医美合规材料时间线来看,玻尿酸、肉毒素、活性胶原是第一代;传统再生材料如童颜针、少女针,以及重组胶原是第二代;如今羟基磷灰石、琼脂糖、水光针、溶脂针算是第三代。新材料层出不穷,但其实从各个细分赛道来看,每一条赛道的产品并不算多。例如童颜针只有8款、肉毒素只有6款、水光针只有5款、动物胶原只有3家企业、羟基磷灰石只有2款、重组胶原只有1家企业、琼脂糖只有1款……只有玻尿酸填充剂合规产品多一些,有几十甚至超百款。 那为什么依然会让大家觉得市场如此卷?


原因在于:这些产品并不是在单独的赛道中竞技,大部分都是在同一条赛道中厮杀。解决方案有两个,一是价格成本的下降;二是新场景的开发。


第一个方案价格成本的下降,并不是单纯价格的下降,而是要摊薄生产、研发、推广等一系列环节产生的费用,在保持一定利润的情况下,降低价格。这样才是一个良性的闭环。


从韩国以及台湾省的医美现状来看,许多项目的价格并不高,甚至是“白菜价”,这也是为什么能吸引大陆求美者海外就诊的重要因素。未来,医美产品降价是“大势所趋”,要想在卷价格的过程中不损伤自己的合理利润,势必要做好成本管控。


第二个方案新场景的开发,这或许才是当下医美厂家解决内卷的最根本手段。卷证件、卷价格都是在做市场“替量”,而不是“增量”,根据材料迭代的时间顺序,再生产品的出现抢占玻尿酸的市场、重组胶原产品的出现抢占玻尿酸和再生产品的市场……


原因是几乎所有的产品适应症都是“鼻唇沟”,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注射填充类产品困在“鼻唇沟适应症”里》这篇文章中探讨过,许多产品“卷错了方向”,材料本身的稀缺性能给产品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更重要的是要以求美者需求为落脚点,依靠材料的特点,找到需求的空白点。


这个空白点就是适应症的空白,例如当年的嗨体,相比于彼时的乔雅登和华熙生物,它并没有材料的创新,而是在“颈纹”这个其他产品都没有的适应症上拿到了合规证件,如此再辅以营销手段,才造就了嗨体的辉煌。


所以在材料狂欢的时代下,医美厂家要思考的是:如何做增量,而不是替量。


比较成熟的肉毒素、玻尿酸品牌显然已经开始这样做了,适应症更新,才能有新场景的出现。虽然目前行业中有许多产品都在超适应症应用,但是合规终究是终极目标,你早一步,就能占得先机。


就像现在的水光针市场,机构都在吐槽合规的水光针不好用,但是在舆论、监管等多重影响下,合规的水光针就是更有优势。


上游的 “卷” 该换个活法了:少在价格内耗,多抓适应症空白,早一步把合规新场景落地,才能真正把 “替量” 的焦虑,变成 “增量” 的底气。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证件

增量

分享至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