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内参导读:
目前市场上的医美机构“会员模式”,还有极大的进步空间,求美者购买的服务,到底是低价时效打包套餐、是医生的技术和服务,还是机构提供的增值服务?这是每一个医美人都该深度思考的问题。医生与共享机构合作、医生自主创业的诊所、以医生为主导的诊所,或许是未来医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快讯
医美行业观察
“认养”一名医美医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医美行业内参导读:
目前市场上的医美机构“会员模式”,还有极大的进步空间,求美者购买的服务,到底是低价时效打包套餐、是医生的技术和服务,还是机构提供的增值服务?这是每一个医美人都该深度思考的问题。医生与共享机构合作、医生自主创业的诊所、以医生为主导的诊所,或许是未来医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大路货”到“认养”
标品消费市场的”认养“系列最近几年开始火了。 买牛奶不如认养一头牛,从牧场直达餐桌。开通奶卡后可选择不同数量、日期的配送。理论上是为了时间卖家所说的:最大限度的保证牛奶品质。 除此外还有认领一颗咖啡树,在认养之后,卖家将在咖啡基地挑选一颗咖啡树给你挂牌,定制处理法、定制烘焙,根据购买期限,每个月寄送到你填写的地址。 此外,如商家所说,除了你所认养咖啡树产出的咖啡,还会给你寄送其它更优质,更高价值的精品咖啡豆来感谢支持。好咖啡要从基地到餐桌。四舍五入就是送”更高级“的小样。 认养一只羊更狠,选择所要认养小羊羔的品种后,据商家所说甚至可以看到养殖环境,每只羊身份可溯源,在四个月的养殖周期结束后进行屠宰,买方最终可以得到30-33斤优质羊肉。 从用户心理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变化来看,”认养“系列,和普通的搜索、进店、下单相比,因为多了”认养“这么个概念定义,顿时显得”高级“了许多,这头羊是”我“的,这棵树挂了”我“的牌,仿佛打上了”我“的logo,”我“完全地拥有它,它跟普通商品已经不一样了,”我“对它的领土意识也增强了。这里面一直在强调”我“。 而且品牌方们一直在强调:从xx直达xx,最大限度保证xx质量。 从实质上产品和用户的最终交付过程来看,不管是一次性交付一头羊的肉,还是分次分批的交付,都很像我们已经出现的:会员模式,只不过这回,换了个更好听、概念更高级的壳儿。 但是这些”会员模式“,比”认养“服务低级在哪儿呢? 医美机构的”女神卡“ 医美机构开始对自己的客户进行会员服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这一招最开始大都是从美容院那边学来的,但是很难学到精髓,美容院的服务,真不是谁都下得了手的。 而且医美机构和美容院的服务相比,本身就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我们可以参考借鉴一些美容院的玩法,却并不需要自己”委屈“自己一定要去干成美容院那个样子。 那么现在的医美机构是怎么玩“会员服务”的呢?以不透露机构名称为前提,我们从微信朋友圈随机抽取了几个样本来分析,如果有前辈的机构有不一样的玩法和建议,也欢迎在留言区留言分享。 机构A:宠爱卡,超值项目6选4,拿来做的项目内容也主要是紧致类、激光类、肉毒素、水光针、护肤类的项目。宠爱卡总价格会比按照单次原价购买更便宜。 机构B:在项目组合优惠的基础上,对于会员用户,有更多的人文关怀,也就是增值服务的一种。包括但不限于生日关怀、节日关怀、礼物关怀、不定期主题沙龙等等。而且这些增值服务还有一个特点:至少在表面看起来,都满足“有逼格”、“颜值高”的特点。 机构C:这家机构的“会员服务”,跟前两家比起来会显得更简单粗暴一点。直接针对不同的项目进行包年售卖,当然价格也比单次购买优惠力度大。 比如:衡力除皱包年、衡力瘦脸包年、Botox除皱包年、Botox瘦脸包年、脱毛包年、水光针包年等。 本质上来讲,这三种都是属于机构的“项目套餐优惠卡”,它当然可以被称为“会员服务”的一种,这没有问题,但是,对于求美者和机构、以及医美医生来讲,这是最优的会员服务模式吗? 不是。 你水光针包年7000,我就能放出4000的低价,你给开了会员的用户生日定好利来,我就定巴黎贝甜还加束花。 不过这种模式仍然有其表面受益者:医美机构。表面看起来,医美机构收到钱了,也圈住了用户,但是价格战也来了。 现有“会员模式”的弊端 首先,这些拿出来做次卡的的项目,都有这样的特点:1.能够划分到轻医美的范畴。2.都有高频的属性。 确实,满足这样特点的项目,才方便拿来做上面所提到类型的年卡或者半年卡。 现在我们来看这种“会员模式”的弊端。 第一,对于用户,也就是求美者来讲,买了半年卡、年卡之后,机构倒闭了怎么办? 以前用户可能不太会考虑这个问题,机构销售一句我们历史久、实力雄厚就能忽悠过去,但是2020年经过疫情这么一影响,下次你再找用户买长期服务的时候,她还会那么容易的相信你吗? 在一些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下,无论机构大小,独立机构倒闭,连锁机构分区域倒闭的风险是一致的。 第二,这一点其实也是对用户来说的。用户开卡后,第一次来打水光针,是A医生操作的,全程服务非常满意。第二次来打,是B医生操作的,过程非常难受,甚至敷完麻药还有痛感。或者原来一直服务很好的A医生,跳槽到了别的机构,这对于求美者来讲,亏不亏? 第三,既然求美者都吃了这么多亏了,当相似的会员卡项目服务,以更低的价格,在别的机构出现了,那么求美者去寻求更低价格的产品,没有什么毛病吧? 走到这一步,这对于机构来讲,亏不亏? 价格战的痛苦,诸位比我们感受更甚。 医生雇员模式下,机构不会太愿意花大力气捧医生是共识,但是我们所提供的这些“会员服务”,能不能再进行精细迭代呢? 在固定套餐的时候,把所对应的服务人员也固定下来。肯定是技术更好的医生、护士被点单的次数更多,对于这些能带来财源和求美者上门次数的同事,要对他们好,对他们很好,好到让他们舍不得离开。 这一点在医生合伙人模式和医生自主创业的机构会处理的比较好,本身医生的话语权就更大,所以也不太容易有跳槽之类的麻烦出现。 “认养”一个医生,可实现吗? 标品都开始搞“认养”了,其实医美这种非标品市场更应该这么搞,其中的价值更大。 因为医美更依赖医生技术,即使是在水光针、M22这些所谓的,熟练了都能做的项目上,服务好一点,疼痛感少一点,优势更大,更能增加求美者到店的频次,增加开单机会。甚至把“这些引流项目”,转化成盈利项目。更别说本来就及其依靠医生技术和IP的双眼皮、隆鼻、隆胸等。 今天我们或许应该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求美者所购买的会员服务,到底是买的机构的服务(包括一般项目服务、高心理享受的增值服务以及优惠打折),还是以方案,以医生技术为优势提供的服务? 她们更愿意为什么买单? 其实,很多业内做的好的皮肤科医生,都积累了大量的老客,自己走,客人也会跟着自己走。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已经可以算作“认养”一名医生了。 更纯粹一点的,是医生直接和目前已经出现的共享医院合作或者创业做医生诊所,以医生自己的技术、IP为核心竞争力,为求美者提供服务。 如此一来,即使医生愿意为偶尔老顾客提供一些服务的价格优惠,产品方和医生合作量大的时候,愿意为该医生的求美者提供一些增值服务或者优惠服务,本质上也并不会伤害到医生的利益,也不会导致新型价格战。 医生的技术永远在手里,只会更精进。 这种模式在行业内已经崭露头角,相信会是未来医美行业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内参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