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巨子生物订立配售及认购协议,募资约23.33亿元

    4月17日,巨子生物发布公告,董事会宣布公司与补足卖方及联席账簿管理人于2025年4月16日签订配售及认购协议。根据协议,补足卖方同意以每股66.65港元的价格出售其持有的3500万股股份,预计配售及认购所得款项总额约为23.33亿元,净额约为22.94亿元。所得款项将用于核心业务发展、市场营销、品类扩展及补充流动资金。

    1天前
  • 创健医疗进入创新层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于 2025年4月11日发布了《关于发布2025 年第二批创新层进层决定的公告》(股转公告〔2025〕140号),创健医疗(873474)将调入创新层。

    1天前
  • 美柏生物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近日,北京美柏医药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可孚医疗领投,中关村科技租赁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凯乘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进一步推进公司人源细胞外基质(ECM)再生材料系列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建设,同时加速推进基于人源ECM再生材料的三类医疗器械的临床注册及商业化推广。

    1天前
  • 华东医药年报发布,伊妍仕少女针大卖超10亿元!

    4月17日,华东医药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企业营业收入为419.06亿元,同比增长3.16%;公司实现净利润约35.12亿元,同比增长23.72%。


    本次年度经营业绩是华东医药成立以来历史最好水平,而且净利润断层领先。


    本次医美业务也做出了单独披露,数据显示2024年医美整体营业收入23.26亿元,其中Sinclair营业收入9.67亿元,欣可丽美学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营业收入11.39亿元,同比增长8.32%。


    可见在过去的2024年里,伊妍仕少女针依然是“十亿级的超大单品”。


    不过“少女针”的压力也随之而来,截止目前国内获批的少女针已经来到了三款,分别是2024年下半年获批的谷雨春旗下的塑妍真、2025年4月获批的四环医药旗下的少女针产品。

    应对竞争压力,显然伊妍仕也做好了准备,2024年6月份对产品进行二代升级,推出三款不同微球大小的产品来满足求美者的精细化需求。


    随着今年塑妍真在市场正式开售、四环医药的渠道压力,明年伊妍仕少女针的表现将如何?


    此外,今年1月份华东医药在高端医美市场迎来了新的突破,旗下MaiLi®Extreme获NMPA批准上市,该玻尿酸产品已经在欧洲上市多年,有着丰富的应用经验,国内的机构和医生也对其抱以厚望。


    另一款再生医美填充剂聚左旋乳酸胶原蛋白刺激剂Lanluma®的临床试验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目前正在进行安全性随访,相信很快也会有新的进展。 


    在医美企业年报增速纷纷踩下“刹车”的时刻,华东医药的年报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可见行业需求仍旧高涨,在不断K型分化的市场上,能够稳住目标用户,就能够一路高歌。

    1天前
  • 新氧CEO金星回应“李佳琦不建议普通人做医美”

    近日,李佳琦在直播中说不建议普通女生做医美,因为这个要花很多钱:“我说实话,有钱有闲去做医美,没钱没闲别做了。”他还指出,许多医美项目并不会如广告所说那样神奇,且其中隐含着诸多风险。李佳琦同时表示,当一个广告、一个项目飞起来的时候,都是有人推的,有资本在后面推动。该言论迅速在社交平台上掀起波澜,成为当日热搜。


    4月17日新氧创始人金星在自己朋友圈对此言论进行回应:“正常的商业操作,也没什么可避讳的,世界上所有商品都有资本推,iphone、电动汽车、化妆品,哪个没有?关键是消费者需要知道真相,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640.jpg


    医美行业观察认为,医美与美妆从来都不属于对立面,不管是资本推动,还是消费者主动选择,效果性、安全性才是最关键因素。医美与美妆在应用中应是互相成就,联合应用。

    1天前

 医美行业观察

这些医美的“行业毒瘤”,一个就能毁掉所有!

观察

观察君

阅读数: 2357

( 0 )

( 0 )

( 0 )

2020-09-10 10:03

主编微信.png


医美行业内参导读: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弊病,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蛀虫 ”。在医美行业,因为其具有客单价较高、对消费者个人影响较大、服务结果不可逆的特点,一些“蛀虫”行为的影响会被整个社会着重放大解读,从而扭曲人们对整个医美行业的认知、印象。




我们盘点了黑猫投诉上,投诉频率最高的两个毛病,发现这些“小毛病”,正是危害整个医美的“毒瘤”。虽然“毒瘤”种类不多,但是杀伤力巨大!



求美者整容变

毁容,机构无担当



目前的行业现状是比较尴尬的,从上、中、下游的组成和盈利能力来看,上游医疗美容产品生产厂商门槛高、集中度高、盈利性强。比如最近的华熙生物,风头正盛,动不动就是若干媒体前仆后继扑上去“曝光玻尿酸暴利”、曝光“玻尿酸女王发家史”。


中游医美资讯、平台方这类服务商,以消解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能跑通自己的商业模式,拿到收益,当然牵扯到具体收益,头部有头部平台的丰收,倒数有倒数的残喘,


最尴尬的是下游的整形机构,整体上来看虽然部分整形机构能算作历史悠久,但是客观来讲还处于发展早期,80%整形机构的盈利能力没有那么强,我们能看到活跃在媒体上的赚了很多钱的整形机构,可能20%都不到,二八原则在这里,可能得改写成一九原则。


本来大多数整形机构的盈利能力就差,越差的时候资源越少,为了所谓的节省成本、或者快速变现,就容易走一些“歪路”,伤害行业的金主爸爸:求美者。


比如,用一些“转行”医生,医美行业的很多医生本来也是从别的科室通过进修、进修、不断的进修,再转行成为医美医生的。我们不能否认很多手术医生通过不断的“练手”,技术变得很好。


但是这种人多吗?


效果不理想在关于整形的售后投诉里,都是很“温柔”的麻烦,令人焦虑的是“毁容”系列的。


比如,腰腹环吸没有效果,导致皮肤留疤、生理期异常;比如,割双眼皮后眼睛闭不上,闭上了上下眼皮之间也会留有缝隙;再比如,臀部吸脂,本来是想达到提臀的效果,结果臀部严重凹陷,医美机构还拒不负责;更有甚者,第一次手术效果不理想,第二次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状态却更差了。


单单从理论上来讲,每一台手术都有失败的风险,这从理论上来讲是成立的,但是当风险出现后,医美机构对求美者的反应态度,就很有意思了。


求美者花费高额资金来做项目,项目做毁了,机构拒不理赔、拒不退款、拒不道歉、甚至威胁求美者。


本来医美提供给求美者的就是一种服务,而不是一种货物,结果还从服务上伤害了用户,这是跟自己的“金主爸爸”有多大的仇?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种事件,出来一个,就能被媒体抓住、放大、传播。


因为这,医美行业,想不“火出圈 ”都难。


整容变毁容,医美机构无担当,其实并不是黑猫投诉上出现频次最高的内容,但是这种时间对行业的恶劣影响是最容易被放大的,所以我们觉得应该放在第一点来提。



高息、充满“欺诈性”的医美贷款



不少做整形手术的人,因为高达数万的收费,都会选择医美机构推荐的先贷款,再分期付款。但是让人比较难理解的是,目前在几个大的医美平台上,都能选择通过支付宝花呗来进行分期,而当用户走进一些医美机构,机构却会优先推荐自己家合作的贷款平台,五花八门。


目前我们看到出现在投诉内容里的贷款平台也是种类繁多,人买科技、马上消费、美加分……而被投诉的原因是出奇的一致:贷款平台调整利息,要求美者还更多的利息;高额利息;准时还款却还是因为平台原因而导致征信被影响;实际利息与合同利息不符、还款还到一半平台倒闭遭遇乱扣费……


一些贷款平台,只是单纯的贷款平台,和医美机构合作,目的是收取消费者更高的利息而已,用户不小心“入坑”后,代价只是多交一部分利息。


而另一些平台,就很“庞氏骗局”了,比如前段时间的美美咖事件。2018年,美美咖上线,以高达90%的消费补贴吸引批用户、迅速扩张。


但是最近,原来承诺的给求美者返还整形款也“搁浅”了。大量用户曝光没有收到返还款,甚至员工工资也被拖欠。


其实美美咖上面的医美项目,价格奇贵,定价奇高,为什么用户愿意去下单?因为返还款高。用户仍然愿意去抱着“划算”、“薅羊毛”的心态,试试。结果就翻了车。这件事我们认为不能单纯的只怪平台,人性的弱点被他们抓的死死的,总有人会上当的。


还有我们曾经写过的,医美骗贷、小姐贷、学生贷、超模贷,以招聘员工为名义骗取涉世未深的女性去医美机构贷款整容。然后就是接踵而至的翻车、被高光。


医美行业的负面标签,就是这么来的。


医美行业看起来特别“暴利”,阿里健康、美团点评之类的入局医美后,医美行业看起来还特别“热闹”。每次刺激消费的购物节结束,都能看到“百分之几百”的增长。


但是从业者所正在经历的现实到底是什么样的,每个人心里都门儿清。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内参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观察

分享至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