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上美中止与聚源生物合资的胶原蛋白项目

    有媒体报道:江苏聚源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源上美)正在进入简易注销程序,公告期为2025年8月21日-2025年9月9日。

    至于中止原因,根据报道是因技术发展进度与市场环境变化,未能实现对“重组胶原蛋白”差异化创新的共同期待。


    3小时前
  • 普罗米修斯公司射频皮肤治疗仪获批上市

    据 NMPA 9月8日医疗器械批准证明文件送达信息显示,普罗米修斯奇迹(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射频皮肤治疗仪”成功获批,注册证号为:国械注准20253091825。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10款射频皮肤治疗仪获批,其中大多数产品为个人用户在家庭环境自行使用 ,产品适应症均为“利用射频热效应暂时性改善面部的轻度皱纹";在医美机构使用的2款,分别为无锡威脉通的YOUMAGIC®和湖南热芙美的"射频皮肤治疗仪",产品适应症均为"利用射频热效应减轻面部轻、中度皮肤皱纹"。


    3小时前
  • 锦波生物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完成药用辅料登记

    9月3日,锦波生物“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药用辅料登记。“药用辅料”这一身份突破了传统医美材料的应用范畴,预示着该材料未来可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与多肽、蛋白等活性成分联合使用,为再生医美领域开发“材料+生物活性成分”的复合型解决方案提供了可能。

    3小时前
  • 巨子生物可复美8月补货增15%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可复美实现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22.7%,为巨子生物贡献了超过八成营收。


    进入七月以后,销售回升趋势更为明显。根据Sandalwood电商监测数据,可复美品牌1至7月合计GMV同比增长32%,其中7月单月GMV同比增幅达到62%。

    2025-09-05 18:19
  • 倍特生物旗下“司美格鲁肽”减肥药上市申请获受理

    9月3日,成都倍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提交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上市申请正式获得受理,是国产第8家申报司美格鲁肽上市的企业。另外7家企业分别为九源基因、丽珠集团、华东医药、齐鲁制药、联邦制药、惠升生物(四环医药)以及石药集团。


    目前国内司美格鲁肽市场已显现出明显的饱和态势。有内部消息称,至少还有超过10款司美格鲁肽类似药正处于II期或III期临床试验阶段,该品类争即将步入白热化。

    2025-09-05 18:19

 医美行业观察

这些医美的“行业毒瘤”,一个就能毁掉所有!

观察

观察君

阅读数: 2590

( 0 )

( 0 )

( 0 )

2020-09-10 10:03

主编微信.png


医美行业内参导读: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弊病,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蛀虫 ”。在医美行业,因为其具有客单价较高、对消费者个人影响较大、服务结果不可逆的特点,一些“蛀虫”行为的影响会被整个社会着重放大解读,从而扭曲人们对整个医美行业的认知、印象。




我们盘点了黑猫投诉上,投诉频率最高的两个毛病,发现这些“小毛病”,正是危害整个医美的“毒瘤”。虽然“毒瘤”种类不多,但是杀伤力巨大!



求美者整容变

毁容,机构无担当



目前的行业现状是比较尴尬的,从上、中、下游的组成和盈利能力来看,上游医疗美容产品生产厂商门槛高、集中度高、盈利性强。比如最近的华熙生物,风头正盛,动不动就是若干媒体前仆后继扑上去“曝光玻尿酸暴利”、曝光“玻尿酸女王发家史”。


中游医美资讯、平台方这类服务商,以消解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能跑通自己的商业模式,拿到收益,当然牵扯到具体收益,头部有头部平台的丰收,倒数有倒数的残喘,


最尴尬的是下游的整形机构,整体上来看虽然部分整形机构能算作历史悠久,但是客观来讲还处于发展早期,80%整形机构的盈利能力没有那么强,我们能看到活跃在媒体上的赚了很多钱的整形机构,可能20%都不到,二八原则在这里,可能得改写成一九原则。


本来大多数整形机构的盈利能力就差,越差的时候资源越少,为了所谓的节省成本、或者快速变现,就容易走一些“歪路”,伤害行业的金主爸爸:求美者。


比如,用一些“转行”医生,医美行业的很多医生本来也是从别的科室通过进修、进修、不断的进修,再转行成为医美医生的。我们不能否认很多手术医生通过不断的“练手”,技术变得很好。


但是这种人多吗?


效果不理想在关于整形的售后投诉里,都是很“温柔”的麻烦,令人焦虑的是“毁容”系列的。


比如,腰腹环吸没有效果,导致皮肤留疤、生理期异常;比如,割双眼皮后眼睛闭不上,闭上了上下眼皮之间也会留有缝隙;再比如,臀部吸脂,本来是想达到提臀的效果,结果臀部严重凹陷,医美机构还拒不负责;更有甚者,第一次手术效果不理想,第二次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状态却更差了。


单单从理论上来讲,每一台手术都有失败的风险,这从理论上来讲是成立的,但是当风险出现后,医美机构对求美者的反应态度,就很有意思了。


求美者花费高额资金来做项目,项目做毁了,机构拒不理赔、拒不退款、拒不道歉、甚至威胁求美者。


本来医美提供给求美者的就是一种服务,而不是一种货物,结果还从服务上伤害了用户,这是跟自己的“金主爸爸”有多大的仇?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种事件,出来一个,就能被媒体抓住、放大、传播。


因为这,医美行业,想不“火出圈 ”都难。


整容变毁容,医美机构无担当,其实并不是黑猫投诉上出现频次最高的内容,但是这种时间对行业的恶劣影响是最容易被放大的,所以我们觉得应该放在第一点来提。



高息、充满“欺诈性”的医美贷款



不少做整形手术的人,因为高达数万的收费,都会选择医美机构推荐的先贷款,再分期付款。但是让人比较难理解的是,目前在几个大的医美平台上,都能选择通过支付宝花呗来进行分期,而当用户走进一些医美机构,机构却会优先推荐自己家合作的贷款平台,五花八门。


目前我们看到出现在投诉内容里的贷款平台也是种类繁多,人买科技、马上消费、美加分……而被投诉的原因是出奇的一致:贷款平台调整利息,要求美者还更多的利息;高额利息;准时还款却还是因为平台原因而导致征信被影响;实际利息与合同利息不符、还款还到一半平台倒闭遭遇乱扣费……


一些贷款平台,只是单纯的贷款平台,和医美机构合作,目的是收取消费者更高的利息而已,用户不小心“入坑”后,代价只是多交一部分利息。


而另一些平台,就很“庞氏骗局”了,比如前段时间的美美咖事件。2018年,美美咖上线,以高达90%的消费补贴吸引批用户、迅速扩张。


但是最近,原来承诺的给求美者返还整形款也“搁浅”了。大量用户曝光没有收到返还款,甚至员工工资也被拖欠。


其实美美咖上面的医美项目,价格奇贵,定价奇高,为什么用户愿意去下单?因为返还款高。用户仍然愿意去抱着“划算”、“薅羊毛”的心态,试试。结果就翻了车。这件事我们认为不能单纯的只怪平台,人性的弱点被他们抓的死死的,总有人会上当的。


还有我们曾经写过的,医美骗贷、小姐贷、学生贷、超模贷,以招聘员工为名义骗取涉世未深的女性去医美机构贷款整容。然后就是接踵而至的翻车、被高光。


医美行业的负面标签,就是这么来的。


医美行业看起来特别“暴利”,阿里健康、美团点评之类的入局医美后,医美行业看起来还特别“热闹”。每次刺激消费的购物节结束,都能看到“百分之几百”的增长。


但是从业者所正在经历的现实到底是什么样的,每个人心里都门儿清。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内参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观察

分享至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