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医美行业观察
 推荐
顾客对医美的7大认知误区,99%的医美人都“躺过枪”!
医美行业观察导读:
说起顾客对医美、医美机构的一些认知误区,真是“跳进黄河也解释不清”,我们整理了顾客认知层最容易出现的7大误区,这些你都给他们戳破了吗?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在你所遇到的医美顾客中,他们还容易陷进哪些误区?
在很多医美顾客看来,医美机构都是暴利的,赚很多很多钱,这一点不能完全怪顾客误解,毕竟打开新闻,总有很多关于医美暴利的新闻出现。
一般来讲顾客能直观接触的就是医美机构,而整个产业的组成还有耗材厂商、三方服务平台等等。上游的品牌厂商顾客一般不会直接接触到,三方服务平台也比较少甚至不会直接收取顾客的费用。在顾客做医美项目的时候,有直接交易关系的就是医美医院或者医美诊所。
所以医美消费者只看到医美机构收钱,看到“医美暴利”就想到机构“暴利”,忽略了上游、三方服务商以及机构运营所需人力成本等。
不仅是主打补水的水光针,还包括肉毒素,玻尿酸填充、胶原蛋白等等注射美容项目,在部分医美消费者认知里,因为受到美容“工作室老师”的影响,会被“洗脑”,觉得注射美容项目没什么难度,去“进修”过的老师回来都可以打,而且老师经常去“进修”,或者跟“某某医生”学习过,技术非常好,不会出问题,还能打出新花样,让药品的保持时间更长久。
而且,比起医美机构,“老师”这里的药品更齐全,价格更公道便宜。在“工作室老师”嘴里,这些药品都是美国FDA批准使用的,国内之所以不让用是我们国家监管更严格,但是药品本身是没问题,那些机构没有药是因为他们“路子”不通,台湾在打,香港在打,明星都在打,放心打没问题的。
更有甚至,误导消费者厉害的,不仅让消费者认为注射美容不需要医生资质,“简单”的医美项目如埋线双眼皮,也是“熟手老师”就可以做的,完全不看医生资质和机构资质。
这一条和上一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医美消费者观念里,甚至一般的医院患者观念里,大手术等于大风险,小手术等于小风险。
注射填充美容、光电射频类美容等被归类为轻医美项目(实际上在医学里轻医美的概念是不存在的,一般医生眼里手术只有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种),“轻医美项目”因为无创或者创口非常小,被等价位轻风险或者无风险。
而实际上,即使是注射美容,如注射玻尿酸隆鼻,也有引发血管栓塞的风险,严重时足以致命。借用曾经采访某医生时的话:某些时候如假体填充隆胸一类的手术,因为创口相对较大,所以医生和顾客都会更加谨慎的对待,相对来说不容易出风险,而玻尿酸注射隆鼻、或是别的所谓的轻医美项目,因为都大意疏忽,反而容易出一些问题。
尤其是当顾客本身意识不到轻医美也是有风险的,风险后果丝毫不低于假体隆胸或隆鼻等手术,因为无知而去找到黑医美、小工作室,出风险的概率就更大了。
理智求美的人能理解,医疗美容、整容手术是能够帮助你成为更美的自己,而不是一个更美的别人。
不过往往机构的一线咨询工作者会遇到一些医美顾客,拿着整容模板,希望整完了自己就跟模板一模一样,这是不现实的。顾客再怎么希望有个西式高鼻梁,也得看自己的先天条件能不能满足支撑这个西式高鼻梁的存在,鼻梁上的皮肤能不能蹦得住是重点,所以,能整成什么样儿,除了模板选的好,更大的程度取决于自己先天条件。毕竟医美医生做的是整容外科手术,不是换头手术。
前几年流行千篇一律的“网红脸”,批量生产的大眼睛、高鼻梁、尖下巴。近些年随着消费者理智上线,追求“网红脸”的消费者也逐渐减少。
医美机构还没有象现在这样遍地开花的前些年,也没有三方平台,顾客和医美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非常严重,当时的价格也不透明,普遍来讲当时的医美项目是很贵的,也是有钱人才能消费得起的。
现在这种误解比较容易出现在医美小白顾客的认知里,开始初步了解医美,但是了解得并不深入,而且大概率也还没做过医美。
目前医美机构导流的项目或者一些基础的皮肤美容项目(如部分水光针、光电项目),基本上可以用白菜价形容。而假体隆鼻、隆胸、吸脂等手术或高端填充产品,从客单价上看,确实会比较贵一点。
但并不是有钱人才做医美,医美也不是只为有钱人服务,一般来讲消费能力不同的人是可以找到适合自己消费水平的医美项目的,即使是“死贵死贵”的医美项目,去做的也不全是有钱人,贷款做医美的也有大把人在。
部分顾客,会认为做过一次医美项目,就可以保持一辈子的效果(别笑,是真的),不过大家本来都是从不了解医美到了解医美,客观上需要经历一个理解过程。
具体误区如下:做完皮肤美容,再也不需要护肤品了;做完美白项目,再也不需要防晒了;肉毒素三四针能管一辈子、玻尿酸一针管一辈子;做完假体隆胸,再也不需要管自己的胸了,而实际上做完隆胸是一定要定期体检。
部分手术项目出现审美偏差的可能还会涉及术后修复呢,不同的医美项目有它自己的“寿命”。
总之,做医美来达到美容效果,不存在一劳永逸的说法。
刚接触医美不久的顾客,对水光针需要定期打、光电美容需要按疗程做,甚至需要联合治疗这个现实可能会觉得超出他们的意料。
甚至在想:这家机构可能是想多收我几次钱吧?
于是固执的只做一次治疗,做完一次回去之后又觉得:怎么没有效果?我被这家机构骗了!
除对联合治疗、疗程治疗会被顾客误解为“机构想多收钱”之外。
当顾客提出一个不太适合自己的整容需求,医生或者咨询师如果给她建议了更合适的方案,也容易被误解为这是为了“开大单”才有的操作。
举个例子,有的顾客希望割双眼皮让眼睛更大,但实际上她还需要割双眼皮的同时开眼角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当医生给出的方案比她预想的多,比她预计的费用更多,那么机构的所有操作,在她看来可能都是为了多赚钱。
我们知道在接待顾客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认知误区,欢迎你留言告诉我们,你还遇到了哪些高频误解,送你上精选!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内参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