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星期三

20254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预付式新规将于5月1日生效

    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施行。这一司法解释针对健身卡、美容卡、培训卡等预付式消费乱象,明确了消费者维权的六大核心权利,堪称预付式消费领域的“维权白皮书”。


    对于医美行业来说,影响主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七天无理由延展至线下消费场景;二,霸王条款无效;三,商家跑路多方担责;四,举证责任倒置;五,特殊群体保护升级。

    随着监管条例不断完善,关于消费者的权利正在不断扩大。对于医美行业来说,这些条例正在倒逼商家从源头杜绝乱象,进一步提升行业透明度,从而打开市场的发展空间。
    18小时前
  • 锦波生物净利润增144.3%至7.32亿元

    4月21日,锦波生物公布2024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为14.4亿元,同比上升84.9%;归母净利润为7.32亿元,同比上升144.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12亿元,同比上升149.2%。


    值得注意的是,锦波生物在医疗器械和功能性护肤品的销售上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尤其医疗器械的销售额达到12.54亿元,较上年增长84.37%。
    18小时前
  • 锦波生物发布2024年报,净利润增144.3%至7.32亿元

    4月21日,锦波生物公布2024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为14.4亿元,同比上升84.9%;归母净利润为7.32亿元,同比上升144.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12亿元,同比上升149.2%。


    值得注意的是,锦波生物在医疗器械和功能性护肤品的销售上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尤其医疗器械的销售额达到12.54亿元,较上年增长84.37%。

    1天前
  • 预付式新规即将生效,线下消费也能“反悔”?

    2025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正式施行。这一司法解释针对健身卡、美容卡、培训卡等预付式消费乱象,明确了消费者维权的六大核心权利,堪称预付式消费领域的“维权白皮书”。


    对于医美行业来说,影响主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七天无理由延展至线下消费场景


    《解释》第十四条明确,消费者自付款之日起7日内可无理由要求返还预付款本金,除非已享受过相同服务。同时消费者有权解除合同,特别是在商家迁址、擅自转让服务、无法正常提供服务的情况下。


    二,霸王条款无效


    以往“不退不换”、“丢卡不补”、“限制转卡”的霸王条款,将成为历史。规定“退卡需扣除30%手续费”的条款,也将被直接判定无效。


    三,商家跑路多方担责


    - 出租方连带责任:商场若未审核租户资质,导致消费者预付卡损失,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特许经营追责:连锁品牌总部若对加盟店监管失职,消费者可直接起诉总部;


    - 清算义务人担责:商家倒闭后未及时清算,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需偿还剩余预付款。


    四,举证责任倒置


    《解释》第二十五条规定,商家若拒不提供消费记录、合同文本等证据,法院可直接采纳消费者主张。例如,消费场馆拒绝提供剩余服务,消费者可主张“未消费部分全额退款”。


    五,特殊群体保护升级


    - 未成年人办卡,家长可随时要求退款


    - 消费者因健康问题(如办游泳卡后患病)无法继续消费,可解除合同。


    随着监管条例不断完善,关于消费者的权利正在不断扩大。对于医美行业来说,这些条例正在倒逼商家从源头杜绝乱象,进一步提升行业透明度,从而打开市场的发展空间。

    1天前
  • 诺和盈®中国说明书纳入心血管获益结果

    今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更新诺和盈®(司美格鲁肽2.4mg)的说明书。此次更新基于SELECT(司美格鲁肽在超重或肥胖患者中的心血管结局试验)的主要结果:在超重或肥胖且已确诊心血管疾病不伴有糖尿病的成人患者中,诺和盈®可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发生风险达20%。在长期安全有效减重的基础上,此次说明书更新为诺和盈®的显著心血管获益再添有力的临床证据。

    1天前

 医美行业观察

美团医美发起“至美行动”,单月拦截六万余条虚假医美评价

产业

观察君

阅读数: 2743

( 0 )

( 0 )

( 0 )

2021-06-11 09:27

导读:千亿医美市场仍在高速发展,“行业规范”与“消费权益”成新的关键词。近期,美团医美发起“至美行动”治理专项,基于医美消费全链路的用户痛点,从平台内容治理到机构服务治理,推动行业健康、规范化发展,保障用户获得更真实、透明、专业的内容与服务。“至美行动”第一阶段单月拦截6万余条医美虚假评价,处罚超50家“作假”医美机构。


“医美行业高速发展的另一面是鱼龙混杂,随着消费群体日益大众化、消费渗透率提升,低龄和刚接触医美的消费者增多,容易被不良机构盯上。从各方面看,中国医美行业都已到拐点,今年或成中国医美行业的合规元年。”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


“美团医美希望能帮大家更方便地找到专业医美服务和靠谱医美机构,医美消费越来越大众化,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广大消费者入门的第一步把好关。”美团医美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的暑假都是医美消费旺季,许多高考完的学生们选择在这期间首次体验医美,更需要互联网平台‘去伪存真’,为他们提供真实、专业、放心的消费环境。”


图片

01  主动出击 5月份打击6万余条虚假评价


“评价”是消费者进行医美消费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美团医美的一份消费者调研显示,81%的消费者会关注评价,65%会关注机构星级,另有36%的消费者较关注医美百科等科普内容。


正因为医美消费的这一特征,消费评价等原本需要消费者依据真实服务体验来撰写的内容,被部分不良医美机构弄虚作假。“评价像帮这个机构打广告的托儿”“照片P得太不真实了”“有几个评价特别相似像推销模板”……不少人如此反馈,而这些看起来不太真实的评价,多半来自机构私下组织甚至利用黑灰产违规“刷好评”。


美团医美“至美行动”第一阶段重点针对这些虚假评价及炒作评价的违规行为进行治理。2021年4月开始,美团医美正式上线针对医美类虚假评价的AI识别模型,并加大针对炒作评价等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仅5月即识别打击64,261条虚假评价,其中新模型识别打击的占17.9%。同时,依据更严格的评价治理规则处罚了54家涉及炒作评价的“作假”商户。


“基于用户正常消费链条的各环节,我们针对性摸排和定位到了一些异常行为,在平台现有打击虚假评价的机制基础上,结合医美消费特征进行迭代升级,增加精准识别医美虚假评价的能力。”美团医美相关负责人表示,“另一方面,我们也加大了对机构作假的处罚力度,希望从源头上遏制作假行为,进而从根本上保障用户的消费权益。”

图片 

图片

02  疏堵并举  多举措鼓励真实评价、专业内容


德勤和美团医美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美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274亿元,在疫情冲击下保持15.2%的较高年复合增长率。其中,25岁以下消费者占比提升7个百分点,达到28%。


消费需求旺盛,消费者年轻化,让内容的真实性、专业性尤为重要。“去伪”更要“提真”,除了打击虚假评价,美团医美“至美行动”也采取了系列措施鼓励生产真实且有用的内容,包括提升用户写真实评价的积极性,以及建设医生的专业科普内容等。


来自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整形外科的胡皓医生就经常与美团医美合作发布图文、短视频、直播等科普内容。胡皓医生认为,在目前复杂的互联网内容环境中,需要更多医生发出一些专业的、正确的声音。“近3~4年来,公立医院的医生开始陆续加入到‘互联网+’的大部队中,通过互联网平台,公立医院专业的医生团队能够从更规范和专业的角度,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专业的、有用的信息,并向公众传递正确的求美价值观。”


据悉,美团自2018年进入医美在线服务行业以来,即设有消费保障机制并持续完善。包括对入驻医美机构“前-中-后”全流程的资质把控,提供“放心美”等服务保障,联合上游品牌发起“正品联盟”、提供药品扫码验真服务等,力求保障用户消费更安全放心。


下一步,美团医美“至美行动”还将持续从消费者痛点问题出发,进一步开展服务治理,并联合机构、上游及行业协会等探索医美共治新模式。



文章来源:医美产业笔记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