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医美行业观察
 推荐
IPO之路的坎与坷,医美企业上市到底有多难?
医美产业笔记导读:2月7日,有媒体报道,私立医疗美容机构伊美尔在港交所的招股书的状态为“失效”。据悉伊美尔于2021年8月3日递表,至今已过去6个月的时间。
“对医美企业上市收紧”的传闻已经沸沸扬扬,再加上2021年,敷尔佳、创尔生物纷纷上市折戟,更让业内人士恐慌,难道医美企业真的上市无望?
回看过去几年,医美企业上市之路确实不算顺利。医美机构企业中包括如今已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医美国际,其早在2014年就开始寻求港交所上市但未能成功,最后转战纳斯达克;艺星医美也于2018年向港交所递表,但迟迟未有进展。递表一年有余后,最终撤回了申请材料。
除机构相关企业外,2021年,有望冲击“A股医用敷料第一股”的创尔生物和敷尔佳也都遭遇困境,首次冲击IPO均不顺利。创尔生物2021年2月提交注册,但随后上市进程趋于停滞,最终,公司在12月24日申请撤回材料,12月31日终止注册。2022年1月5日,公司公告称已申请在北交所上市,并已提交备案材料;敷尔佳2021年9月提交了创业板IPO申请,但在同年12月31日因财务资料过期中止审核。2022年1月24日,在完成财务资料更新后,深交所恢复了敷尔佳的创业板IPO发行上市。
关于近期IPO遇困的三家企业原因各不相同:据媒体报道,伊美尔相关负责人针对上市申请失效一事回应称,失效是正常的,也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很常见的。递交资料半年内有效,之后需要补交资料给联交所来继续推进申请。
创尔生物在科创板上市受阻的原因则是由于其业绩可能无法达到科创板发行上市的要求。公司预计,2021年度营业收入无法满足《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第五条(四)规定的“最近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者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的要求,因此拟主动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
资料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录得营业收入2.14亿元、3.03亿元、3.03亿元、1.0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08万元、7322.78万元、9249.81万元、2122.72万元。其中,2020年营业收入同比仅增长0.22%,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甚至同比下滑17.7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5.1%,公司业绩获无法满足科创板相关标准已现端倪。
敷尔佳上市受阻的原因和伊美尔类似,因财务资料过期中止审核。2022年1月24日,在完成财务资料更新后,深交所也恢复了敷尔佳的创业板IPO发行上市。
但是不管具体原因到底是什么,结果都是让这些企业的上市之路变得坎坷。
那是不是真的如大家猜测那般,是国家对医美企业IPO审查收紧?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业内一投资人表示“确实是收紧了。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加强审查的对象主要是(涉及)妆字号和一类械字号产品(相关企业)。拥有基于生物材料的填充类械三和有显著临床医学效果的仪器类械三的公司暂未受影响。”
根据这一信息,创尔生物和敷尔佳确实在收紧项目之内。
但这并不是官方的正式通报,就我们局外人看来,即便没有“知情人”的爆料和官方通报,对医美企业的上市监管收紧也是有迹可循的,主要原因有:
医美行业整体规范程度不够
说到医美行业的痛点那就是“黑医美”,难点则是监管难、乱象频发等,这些矛盾点都直指行业规范程度。
医美行业这样一个兼具“医疗”和“消费”双重属性的行业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比其他行业多一份“磨砺”。仅2021年一年,就可以各部门对医美的监管在不断加强。从八部委联合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到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两大交易所联手“封杀”医美贷,再到国药监局征求《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调整意见的发布……可见有关部门对医美这样一个有消费属性的“医疗”行业的重视,当然这也源于医美行业整体规范程度不够,企业极易出现“违规”甚至是“违法”行为。
客观来说,医美行业是一个非常容易“打擦边球”的行业,各种产品名称、功效等常常出现不合规的现象,以国家药监局于2021年12月31日发布了新修订的《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下称《新一类目录》)为例。《新一类目录》限定了物理降温产品范围,在品名举例方面删除了“医用冷敷贴”、“医用冷敷头带”、“医用冷敷眼罩”、“冷敷凝胶”。这也意味着,第一类医疗器械中不再存在“医用冷敷贴”这一产品。
业内解读认为,《新一类目录》的实施,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此类产品备案,净化市场环境,杜绝部分企业套用医用冷敷贴备案成化妆品面膜或是中药类膏药的行为。
此项规定的出台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尔生物、敷尔佳等“医用面膜”企业上市的进程,因为在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更新的情况下,这些医美企业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隐患,所以即便没有明确的政策通知,对医美企业的审核也会有更多顾虑。
市场火爆,入局者甚多
因为医美概念的火爆,以及高利率,跨界进入医美的企业不在少数。客观来讲,这些企业更多靠的是雄厚的资金实力,在科研实力和人员配备上存在着短板。
2020年9月完成A股上市的爱美客,在2021年又开始筹备二次赴港上市。爱美客更是凭借其超90%的毛利率被称为“医美茅”,市值也一度飙升到1500亿。但对于业内人来说,爱美客的这种“神话”是存在风险的,7亿营收支撑1500亿市值,显然是不现实的,虽然爱美客在一段时间后市值回落,但依然处于偏高水平。这种被炒作出来的虚高市值是不健康的,不管是对医美行业,还是整个国家经济运营来说。
更让人担忧的是,有人借着医美概念炒高股价,这种风险的不可控性也让审查机构对上市企业的审核更加严谨。
另外,直播主播“暴雷”偷税漏税被查、医美事故频发等负面影响也是医美企业上市路上的“绊脚石”。
整体来看,中国的医美行业生态并不算健康。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2021年度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典型案例(第三批)显示,部分医美机构存在虚假宣传医生资历、机构资质荣誉、医美产品功效、服务疗效,通过“刷单炒信”、直播等方式虚假宣传等行为。
这些隐患都让监管层对申请上市的企业更加谨慎,同时业绩以及未来成长性也是重点考虑的因素,医美企业上市必须要求“质量”和“业绩”。
文章来源:医美产业笔记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