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创健医疗与资生堂合作推出医美品牌“律曜”

    近日,创健医疗与资生堂中国合作推出的医美品牌“RQ PYOLOGY律曜”正式上市,引发行业广泛关注。RQ PYOLOGY律曜首批推出14款单品,涵盖4款以“三重重组胶原蛋白”为核心成分的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以及10款化妆品类产品,布局兼具医美与日常护肤需求。

    8小时前
  • 爱美客高层变

    近日,爱美客完成董事会换届。其中,选举简军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同时聘任石毅峰为公司总经理,勾丽娜、尹永磊为副总经理,李冬梅为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

    8小时前
  • 九州通拟7亿入局奥园美谷重整

    11月16日,九州通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湖北九州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州产投”)上调了对奥园美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奥园美谷”)的重整投资额。


    9月24日,九州产投与奥园美谷及其预重整期间临时管理人签署了《补充协议》,对原《重整投资协议》条款进行了调整——投资总额由6.73亿元增至约7.06亿元,认购股份数量由3.6亿股上调至约4.36亿股,其中约7593万股将用于向关联担保债务的债权人实施以股抵债清偿。


    8小时前
  • 抖音加强医美内容治理,10.6万个直播间因违规宣传被处置

    抖音生活服务公示“打击医疗医美直播间违规宣传禁限售商品”专项行动的阶段治理成果。截至10月,超2.3万个违规达人被封禁直播团购权限30天以上,其中605个达人因严重违规被封禁180天;超10.6万个直播间因违规宣传被中断处置。


    公告称,部分达人通过使用变形词、主播话术暗示、评论区引导、背景板传递相关信息等方式绕过平台监管,在直播间违规推广 “英伦大提升”“水光针”“光子嫩肤”“洗眉毛”“激光祛除色素”等禁限售商品或服务。此类行为不仅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也严重违反平台规则,对消费者体验造成了不良影响。今年上半年,针对部分医美商家违规售卖禁限售商品等行为,平台搭建风险识别系统并开展专项整治,处置违规机构1517家。


    8小时前
  • 新氧Q3医美业务营收1.84亿元

    11月17日,新氧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报称,截至9月30日,公司总营收3.867亿元(约5430万美元),同比增长4.0%;但业绩由盈转亏,净亏损6430万元(约900万美元),而2024年同期为净收入2030万元。


    核心驱动因素是医美服务业务爆发式增长(营收1.8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304.6%),主要得益于品牌医美中心扩张(截至季末共39家,覆盖10个主要城市),但信息预约服务、医疗产品销售等业务营收下滑,叠加成本与运营费用上升,导致整体亏损。


    8小时前

 医美行业观察

“有证+低价”策略失灵,上游要的“增量”到底是什么?

观察

观察君

阅读数: 851

( 0 )

( 0 )

( 0 )

2025-08-22 10:16

从去年开始,上游获批产品增多、竞争加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属于上游厂家的“内卷时代”终于还是来了。


单纯从轻医美合规材料时间线来看,玻尿酸、肉毒素、活性胶原是第一代;传统再生材料如童颜针、少女针,以及重组胶原是第二代;如今羟基磷灰石、琼脂糖、水光针、溶脂针算是第三代。新材料层出不穷,但其实从各个细分赛道来看,每一条赛道的产品并不算多。例如童颜针只有8款、肉毒素只有6款、水光针只有5款、动物胶原只有3家企业、羟基磷灰石只有2款、重组胶原只有1家企业、琼脂糖只有1款……只有玻尿酸填充剂合规产品多一些,有几十甚至超百款。 那为什么依然会让大家觉得市场如此卷?


原因在于:这些产品并不是在单独的赛道中竞技,大部分都是在同一条赛道中厮杀。解决方案有两个,一是价格成本的下降;二是新场景的开发。


第一个方案价格成本的下降,并不是单纯价格的下降,而是要摊薄生产、研发、推广等一系列环节产生的费用,在保持一定利润的情况下,降低价格。这样才是一个良性的闭环。


从韩国以及台湾省的医美现状来看,许多项目的价格并不高,甚至是“白菜价”,这也是为什么能吸引大陆求美者海外就诊的重要因素。未来,医美产品降价是“大势所趋”,要想在卷价格的过程中不损伤自己的合理利润,势必要做好成本管控。


第二个方案新场景的开发,这或许才是当下医美厂家解决内卷的最根本手段。卷证件、卷价格都是在做市场“替量”,而不是“增量”,根据材料迭代的时间顺序,再生产品的出现抢占玻尿酸的市场、重组胶原产品的出现抢占玻尿酸和再生产品的市场……


原因是几乎所有的产品适应症都是“鼻唇沟”,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注射填充类产品困在“鼻唇沟适应症”里》这篇文章中探讨过,许多产品“卷错了方向”,材料本身的稀缺性能给产品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更重要的是要以求美者需求为落脚点,依靠材料的特点,找到需求的空白点。


这个空白点就是适应症的空白,例如当年的嗨体,相比于彼时的乔雅登和华熙生物,它并没有材料的创新,而是在“颈纹”这个其他产品都没有的适应症上拿到了合规证件,如此再辅以营销手段,才造就了嗨体的辉煌。


所以在材料狂欢的时代下,医美厂家要思考的是:如何做增量,而不是替量。


比较成熟的肉毒素、玻尿酸品牌显然已经开始这样做了,适应症更新,才能有新场景的出现。虽然目前行业中有许多产品都在超适应症应用,但是合规终究是终极目标,你早一步,就能占得先机。


就像现在的水光针市场,机构都在吐槽合规的水光针不好用,但是在舆论、监管等多重影响下,合规的水光针就是更有优势。


上游的 “卷” 该换个活法了:少在价格内耗,多抓适应症空白,早一步把合规新场景落地,才能真正把 “替量” 的焦虑,变成 “增量” 的底气。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证件

增量

分享至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