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医美行业观察
从郑州疾控查“超声炮”看中国医美:两大矛盾待破局
近日,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严查医美机构的一段视频在网上广泛流传,视频中重点提到了“某超声炮”和“某黄金微针”的超范围使用情况,监管人员还在现场检查了某设备的注册证,也进一步科普了产品使用范围如何界定。
这段视频揭示了行业两个矛盾点: 一是超适应症应用。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过往似乎大家对注射产品的超适应症应用更关注,但其实光电设备在这一问题上也同样是重灾区。 随着行业信息透明化,从业者和求美者对一些“灰色”事件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不同于之前,甚至很多行业人都不了解产品的应用范围。尤其是合规产品的大量获批,以及监管政策的不断明晰,再加上信息传播的加持,都让超适应症使用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二是厂家对机构的赋能。从艾尔建这一全球头部医美企业进入中国开始,培训赋能对品牌同行者、对机构合作伙伴,以及对行业整体的市场教育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品牌的培训赋能也成为机构选择品牌的一大考量。 但是随着市场和行业的发展,培训赋能成为品牌标配的同时,也衍生出更多问题。 一方面就是会出现视频中提到的“厂家说明书与注册证不一致”的情况,许多机构从业者对产品的了解,包括合法使用范围、操作手法等都来源于厂家的“教育”,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产品的正确应用方法。 另一方面是厂家的“定价控价权”,在任何一个行业,品牌都会对产品价格做调控,避免破价。但是厂家是否对产品价格有绝对的控制权,这在医美行业中是有争议的。例如前段时间新氧接连推出“低价”童颜针,引发厂家不满。但是从新氧的角度来说“我买了他的产品,我做活动还需要他的授权,这个逻辑有点奇怪。” 但如果厂家不控价,或者控不好价,又会伤害到其他的合作机构,尤其是那些打不起价格战的中小机构。 郑州疾控对医美机构的严查,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行业发展中潜藏的两大矛盾——超适应症应用的“灰色地带”尚未完全清除,厂家赋能从“助力器”渐变为“争议点”。 事实是,这两大矛盾都是行业短期内很难解决的。但我们仍需有推动“规范发展”的决心和信心,2025年12月3日,上海,由医美行业观察主办的「新世界 精耕增长·2025未来医美大会暨追光大赏颁奖盛典」,我们一起聊聊当下医美行业上游产品的发展趋势,水光针、童颜针卷进“价格战”的品类该如何脱困?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