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医渡科技大模型首次应用于医美领域

    8月12日,医渡科技发布公告,公司与广附院联合打造的“脉管性疾病多模态专病数据库”、“美易智能体”在广东省医院协会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这是医渡科技大模型首次应用于医美领域,也标志着国内整形美容领域在数据整合与智能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8-15 10:34
  • 植物科技护肤品牌「美可觅」获千万级战略注资

    8月11日,杭州禾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厦门禾芃农业研究院。资金将主要用于建设植物活萃实验室、拓展临床皮肤科渠道等。品牌首推超分子包裹技术积雪草苷精华,并计划2026年实现包装全降解。

    2025-08-15 10:34
  • 爱美客嗨体在微博引发9亿+曝光量

    近日,爱美客嗨体在微博发起了「脖子比脸老算工伤吗」、「嗨体去颈纹」等话题,并在微博总部进行了扫楼活动,以发布博文/平台的数量兑换蓝牙音响、一次性胶片相机以及手持风扇等奖品。截止目前,「嗨体去颈纹」话题下的讨论量达到25.1万,阅读量超过9.1亿次。不少KOL、认证医生都在该话题下发表自己的见解,算是品牌的又一次破圈活动。

    2025-08-15 10:33
  • 创健医疗「终止挂牌」申请获批准

    8月8日,创健医疗(873474.NQ)对外发布公告,公司已于8月5日向全国股转公司提交了终止挂牌的申请并获受理。同时,全国股转公司也于8月11日发布公告,决定自2025年8月14日起终止其股票挂牌。


    据悉,创健医疗于2024年初启动上市辅导,于2024年11月正式在新三板挂牌,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2025-08-15 10:33
  • 润双鹤拟投资设立基金,聚焦合成生物

    8月12日,华润双鹤发布关于设立华润双鹤产业基金暨关联交易的公告,表示拟投资设立华润双鹤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呼和浩特) 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目标募集规模为5亿元人民币,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双鹤(北京)生物拟以自有资金出资不超过8,700万元人民币,占基金总出资额的比例不超过17.40%。

    2025-08-14 12:19

 医美行业观察

功能性护肤品营收过半,华熙生物不再是医美公司了吗?

产业

观察君

阅读数: 2995

( 0 )

( 0 )

( 0 )

2021-05-25 09:24

导读:2021年5月17日,华熙生物最新出炉的和讯SGI指数评分为85分。这一评分指数称,功能性护肤品已经成成华熙生物业务增长的核心驱动。

 

近几年的化妆品的宣传越来越主打功效牌,比如能解决皮肤某类问题,例如去皱、抗过敏等。其原因在于随着护肤教育的普及和消费者获得知识的渠道增加,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关注护肤品的成分和具体功效。

 

在国产的功效型护肤品牌中,华熙生物的润百颜、夸迪等品牌发展势头相当强势,被许多消费者称为“国货之光”。作为玻尿酸龙头被大家记住的华熙生物,在功能性护肤品赛道也闯出了不小的名声。看上去功能型护肤品似乎只是华熙生物的跨界,但细细梳理之后可以发现,不管是华熙生物之前的“三驾马车”也就是原料、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还是今年新涉足的功能性食品细分领域,其背后都是依托于华熙生物先进的透明质酸原料生产的相关技术。

 

0从护肤品到食品,华熙生物频频跨界发展的凭借在哪?

这几年国产功效型护肤品牌实现了弯道超车,有人认为现在已经开启了功能护肤的黄金发展时代,这个结论放在华熙生物的身上似乎的确如此。从年报上看,华熙生物的护肤品业务收入由2016年的6385.8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13.45亿元,大幅增长了20多倍。单独看2020年的数据,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细分领域收入同比增长了112.19%,护肤品业务也一跃成为了华熙生物收入占比最高的一项业务。2020年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原料产品收入、医疗终端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51.14%26.71%21.88%
 
图片
  
华熙生物在年报中透露了功能性护肤产品业务的优势:公司推出的多个功能性护肤品品牌形成差异化定位,针对不同消费者人群,如婴幼儿、敏感肌肤、熟龄肌肤等群体。华熙生物在国内市场首先采用的小包装原液产品也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此类产品在次抛原液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其单位产品定价比肩甚至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
 
细数其旗下功能性护肤品牌可以发现,华熙生物的几个核心品牌都含有玻尿酸成分。不仅如此,华熙生物的医疗终端产品细分领域里面也都是围绕医用透明质酸的技术发展起来的。今年年初,玻尿酸食品的出现引得不少品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功能性食品品牌,但除了少数企业之外,大多数还是要从华熙生物购买相关产品原料,比如汉口二厂推出的透明质酸饮料就是从华熙生物购买的产品原料。
 
虽然说功能性食品赛道越火爆,华熙生物也就获益越多。但是华熙生物在新赛道上的表现似乎有些用力过猛,参照华熙生物Q1财报,2021年第一季度华熙生物的销售费用涨幅飙升了205.08%,而同期的研发费用仅增加34.78%。华熙生物离开to B的舒适圈,在开拓面向消费者的过程中似乎遇到了一些不顺利。
 
To C需要重新定义产品,需要一整套完整的产品规划和研发,需要调研,市场营销等等。业内人士指出:To B走向To C的企业,显然会对行业、对产业链相关资源有更强的把控与协调能力,但在转型过程中,必然要做好各种试错、阵痛的准备。
 
在年报披露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营收超过总营收的一半之后,可能很多人认为华熙生物已经变得不再是医美公司了。但其实华熙生物并没有变,其核心技术实力一直是玻尿酸的原料生产。华熙生物也许不再是纯粹的医美公司了,但它却一直是一家实力雄厚的透明质酸全产业链平台公司。
 
拼营销只能拼一时,在剥去营销花样的外壳之后最终还是要回归于产品的品质。在医美和功能护肤领域更是如此,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能掌握了企业长远发展的密码。



文章来源:医美产业笔记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