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敷尔佳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25亿元

    敷尔佳10月23日披露2025年三季度报告,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4亿元,同比下降17.58%;归母净利润9538.69万元,同比下降44.96%。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97亿元,同比下降11.54%;归母净利润3.25亿元,同比下降36.73%。

    1小时前
  • 巨子生物“重组I型α1亚型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获批上市!

    最新消息,巨子生物旗下自主研发申报的“重组I型α1亚型胶原蛋白冻干纤维”械三类证获NMPA批准上市,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20253132049。

    适用范围:适用于满足该产品说明书中所列条件下,用于面部真皮组织填充以纠正额部动力性皱纹,包括眉间纹、额头纹和鱼尾纹。

    1小时前
  • 今年已注销超1.2万家医美企业!创历史之最

    根据《大美界》媒体报道:2025年1—9月,医疗美容相关企业主体共有1.2万余家注销,达到了历史峰值——这一数字,已与2021年全年注销总量持平。

    回顾2015至2024这十年,中国医美企业主体的注销数量依次为:3000余家、4500余家、7000余家、1万余家、1.1万余家、7500余家、1.2万余家、1.1万余家、1万余家、4000余家。


    1天前
  • 小红书发布重磅新规:将全面限制“医疗及三品一械”行业与平台认证的“医疗专业博主”的商业合作

    近日,小红书蒲公英平台发布一项重要管控公告,宣布自2025年10月30日起,将全面限制“医疗及三品一械”行业与平台认证的“医疗专业博主”之间的商业合作。

    这意味着,医美、药品等品牌方及代理机构,将无法再通过官方渠道直接下单给拥有医生、护士等职业资质认证的博主进行推广。

    这一举措是对国家近期严管“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直接响应,标志着平台合规治理进入硬性拦截的新阶段。


    1天前
  • 若弋生物重组A型肉毒素二期临床申请获受理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信息显示,由苏州若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注射用重组A型肉毒毒素(Sf9细胞,150 kD天然氨基酸序列)新药二期临床申请已于10月21日正式获得CDE受理,受理号为CXSL2500908。


    2天前

 医美行业观察

功能性护肤品营收过半,华熙生物不再是医美公司了吗?

产业

观察君

阅读数: 3172

( 0 )

( 0 )

( 0 )

2021-05-25 09:24

导读:2021年5月17日,华熙生物最新出炉的和讯SGI指数评分为85分。这一评分指数称,功能性护肤品已经成成华熙生物业务增长的核心驱动。

 

近几年的化妆品的宣传越来越主打功效牌,比如能解决皮肤某类问题,例如去皱、抗过敏等。其原因在于随着护肤教育的普及和消费者获得知识的渠道增加,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关注护肤品的成分和具体功效。

 

在国产的功效型护肤品牌中,华熙生物的润百颜、夸迪等品牌发展势头相当强势,被许多消费者称为“国货之光”。作为玻尿酸龙头被大家记住的华熙生物,在功能性护肤品赛道也闯出了不小的名声。看上去功能型护肤品似乎只是华熙生物的跨界,但细细梳理之后可以发现,不管是华熙生物之前的“三驾马车”也就是原料、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还是今年新涉足的功能性食品细分领域,其背后都是依托于华熙生物先进的透明质酸原料生产的相关技术。

 

0从护肤品到食品,华熙生物频频跨界发展的凭借在哪?

这几年国产功效型护肤品牌实现了弯道超车,有人认为现在已经开启了功能护肤的黄金发展时代,这个结论放在华熙生物的身上似乎的确如此。从年报上看,华熙生物的护肤品业务收入由2016年的6385.8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13.45亿元,大幅增长了20多倍。单独看2020年的数据,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细分领域收入同比增长了112.19%,护肤品业务也一跃成为了华熙生物收入占比最高的一项业务。2020年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原料产品收入、医疗终端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51.14%26.71%21.88%
 
图片
  
华熙生物在年报中透露了功能性护肤产品业务的优势:公司推出的多个功能性护肤品品牌形成差异化定位,针对不同消费者人群,如婴幼儿、敏感肌肤、熟龄肌肤等群体。华熙生物在国内市场首先采用的小包装原液产品也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此类产品在次抛原液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其单位产品定价比肩甚至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
 
细数其旗下功能性护肤品牌可以发现,华熙生物的几个核心品牌都含有玻尿酸成分。不仅如此,华熙生物的医疗终端产品细分领域里面也都是围绕医用透明质酸的技术发展起来的。今年年初,玻尿酸食品的出现引得不少品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功能性食品品牌,但除了少数企业之外,大多数还是要从华熙生物购买相关产品原料,比如汉口二厂推出的透明质酸饮料就是从华熙生物购买的产品原料。
 
虽然说功能性食品赛道越火爆,华熙生物也就获益越多。但是华熙生物在新赛道上的表现似乎有些用力过猛,参照华熙生物Q1财报,2021年第一季度华熙生物的销售费用涨幅飙升了205.08%,而同期的研发费用仅增加34.78%。华熙生物离开to B的舒适圈,在开拓面向消费者的过程中似乎遇到了一些不顺利。
 
To C需要重新定义产品,需要一整套完整的产品规划和研发,需要调研,市场营销等等。业内人士指出:To B走向To C的企业,显然会对行业、对产业链相关资源有更强的把控与协调能力,但在转型过程中,必然要做好各种试错、阵痛的准备。
 
在年报披露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营收超过总营收的一半之后,可能很多人认为华熙生物已经变得不再是医美公司了。但其实华熙生物并没有变,其核心技术实力一直是玻尿酸的原料生产。华熙生物也许不再是纯粹的医美公司了,但它却一直是一家实力雄厚的透明质酸全产业链平台公司。
 
拼营销只能拼一时,在剥去营销花样的外壳之后最终还是要回归于产品的品质。在医美和功能护肤领域更是如此,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能掌握了企业长远发展的密码。



文章来源:医美产业笔记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