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创健医疗与资生堂合作推出医美品牌“律曜”

    近日,创健医疗与资生堂中国合作推出的医美品牌“RQ PYOLOGY律曜”正式上市,引发行业广泛关注。RQ PYOLOGY律曜首批推出14款单品,涵盖4款以“三重重组胶原蛋白”为核心成分的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以及10款化妆品类产品,布局兼具医美与日常护肤需求。

    8小时前
  • 爱美客高层变

    近日,爱美客完成董事会换届。其中,选举简军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同时聘任石毅峰为公司总经理,勾丽娜、尹永磊为副总经理,李冬梅为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

    8小时前
  • 九州通拟7亿入局奥园美谷重整

    11月16日,九州通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湖北九州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州产投”)上调了对奥园美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奥园美谷”)的重整投资额。


    9月24日,九州产投与奥园美谷及其预重整期间临时管理人签署了《补充协议》,对原《重整投资协议》条款进行了调整——投资总额由6.73亿元增至约7.06亿元,认购股份数量由3.6亿股上调至约4.36亿股,其中约7593万股将用于向关联担保债务的债权人实施以股抵债清偿。


    8小时前
  • 抖音加强医美内容治理,10.6万个直播间因违规宣传被处置

    抖音生活服务公示“打击医疗医美直播间违规宣传禁限售商品”专项行动的阶段治理成果。截至10月,超2.3万个违规达人被封禁直播团购权限30天以上,其中605个达人因严重违规被封禁180天;超10.6万个直播间因违规宣传被中断处置。


    公告称,部分达人通过使用变形词、主播话术暗示、评论区引导、背景板传递相关信息等方式绕过平台监管,在直播间违规推广 “英伦大提升”“水光针”“光子嫩肤”“洗眉毛”“激光祛除色素”等禁限售商品或服务。此类行为不仅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也严重违反平台规则,对消费者体验造成了不良影响。今年上半年,针对部分医美商家违规售卖禁限售商品等行为,平台搭建风险识别系统并开展专项整治,处置违规机构1517家。


    8小时前
  • 新氧Q3医美业务营收1.84亿元

    11月17日,新氧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报称,截至9月30日,公司总营收3.867亿元(约5430万美元),同比增长4.0%;但业绩由盈转亏,净亏损6430万元(约900万美元),而2024年同期为净收入2030万元。


    核心驱动因素是医美服务业务爆发式增长(营收1.8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304.6%),主要得益于品牌医美中心扩张(截至季末共39家,覆盖10个主要城市),但信息预约服务、医疗产品销售等业务营收下滑,叠加成本与运营费用上升,导致整体亏损。


    8小时前

 医美行业观察

互联网和医美背后的“造假”黑产猖獗,强监管会带来曙光吗?

产业

观察君

阅读数: 3013

( 0 )

( 0 )

( 0 )

2021-06-21 10:04

导读:先于互联网出现的医疗美容行业,却在融合互联网之后进入了新的阶段。

 

0互联网和医美背后的“造假”黑产

 

“现在最火的医美项目是什么?什么样的注射项目更适合我?”当问起这些问题的时候,恐怕每个消费者的第一反应都是拿出手机去查一查。互联网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后也参与到了医美的各环节中。

 

当被“种草”医美项目之后,现在的消费者通常并不会直接去某个医美机构消费,而是会打开新氧等医美平台APP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对比。这些依赖互联网渠道来挑选医美项目的消费者中以95后(Z世代)居多,据Mob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医美APP用户中,95后以29.2%比例占据最多用户群,超七成95后医美用户是通过以小红书为代表的分享类APP接触医美。

 

有个广为人知的说法是,互联网的普及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在互联网和医美产业深度结合之后,一些专业化的医美信息平台也应运而生,比如新氧、美呗等。近两年一些互联网公司凭借庞大的用户数量和生态也在逐渐搭建医美平台,例如美团医美和天猫医美,因此留给消费者的选择也更多了。

 

在互联网巨头入局和医美直播流行之后,现在的医美项目越来越有了电商化的趋势。而从电商诞生的那天起,评论就一直是影响消费者是否会购买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在高消费之前消费者多会大量查看攻略和评价,这种现象在涉及身体健康的医美行业尤为明显。在种种原因叠加之下,真实评价成了医美消费者最关注的选择。毕竟花钱事小,医美项目的安全性才是重中之重。美团医美的一份消费者调研显示,81%的医美消费者会关注评价,65%会关注机构星级。

 

图片


然而正如同电商平台的商品会出现虚假评价一样,一些医美平台的项目评价也出现了造假的现象。在一些“代刷评价”、“代运营”的黑产手中,机构的星级、排名乃至评测都是可以通过花钱来操控。在美团医美近日发起的一项专项治理中,一个月的时间就拦截了6万多条虚假医美评价,“代刷评价”黑产的猖獗可见一斑。

 

求美者正是基于对医美平台上真实评价的信任去选择医美项目,而虚假评价的出现正在消解这种信任的根基。当消费者对医美平台失去信任之后,平台存在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了。

 

0有疏有堵,多方共建医美行业风气

 

在医美线上化、电商化的大趋势下,虚假医美评价的破坏力也在不断增加,不仅会对用户的消费行为产生误导,还会对医美平台的信誉造成长期影响。在平台自发打击虚假医美评价行为之外,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出力。

 

6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将于6月到12月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工作要求严厉打击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相关活动的行为;严格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制售药品医疗器械行为;严肃查处违法广告和互联网信息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禾认为,以虚假交易量吸引消费者、编造用户好评价误导公众的行为,不仅直接损害消费者利益,而且损害了其他合法经营商户的利益。

 

在平台和政府部门严厉打击虚假医美评价、宣传的同时,一些地方也在尝试新的解题思路。529日,山西省卫生监督协会对数百家前来参会的医美机构代表进行了依法执业信用评价。此次评选工作依据《山西省医疗美容机构执业信用评价细则》,按照医疗美容机构级别和规模,从多个板块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分为A(诚实守信)B(信用较好)C(信用一般)D(严重失信)

 

同时有消息称,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正在研究制订信用评价管理制度,拟在试点开展之后进行美容医疗机构信用评价。医美机构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无疑能推动医美行业制定专业、统一的标准和规则,医美正规化建设正在加速推动。

 

531日,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林广海在最高法发布会上表示,人民法院通过案件裁判严惩网络刷单炒作信用、身份盗用等网络黑产业。有行业人士分析,最高法对刷单炒信的严惩态度,释放了加强互联网司法规制的明确信号,将为各大互联网平台的黑产治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医美行业监管进一步收紧的当下,利用违规手段赚快钱、干一锤子买卖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在合规化当道的时代,老老实实做好服务来提高用户复购率才能让机构走的更加长远。



文章来源:医美产业笔记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