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礼来15.7亿美元收购研发费用将显著拖累2025年Q1业绩

    据悉,礼来公司宣布,根据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其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务业绩将包含一笔15.7亿美元的税前费用,这笔费用被确认为收购过程中产生的在研研发(IPR&D)支出。在声明中,礼来公司指出,这笔收购产生的IPR&D费用预计将对其本季度的收益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对GAAP和非GAAP收益均造成每股约1.57美元的负面影响。

    19小时前
  • 珂谧KeyC新品上市

    4月12日,珂谧KeyC推出的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液体修复敷料(居家水光)正式上市,注册证号:鲁械注准20242140905。公开数据显示,该产品运用独家专利技术,将重组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钠精妙复配,搭配滚针居家使用,无痛无创,实现“1次胶原直补>100次表面护肤”,抗皱修护效果翻倍。

    19小时前
  • 苏宁环球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

    4月15日,苏宁环球发布了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1.21亿元,同比增长0.36%;归属净利润为1.65亿元,同比下降9.30%;扣非净利润为1.4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9.64%。2024年,苏亚医美品牌在南京、上海、无锡等地成功布局,营业收入达到1.79亿元,但规模较小,医美业务占总营收的8.4%。

    19小时前
  • 全球原研注射用聚左旋乳酸填充剂塑妍萃®在中国全面上市

    4月15日,瑞士高德美宣布,旗下注射用聚左旋乳酸填充剂品牌塑妍萃®(Sculptra®)在中国正式全面上市。该产品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矫正中面部容量缺失和/或中面部轮廓缺陷。

    19小时前
  • 四环医药旗下丝芙安®和德美菲®正式上市

    4月11日消息,四环医药旗下渼颜空间自主研发的丝芙安®利丙双卡因乳膏和德美菲®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九针)重磅上市,开启注射医美全产品矩阵之旅。据悉,丝芙安®"利丙双卡因乳膏"中含有利多卡因750mg和丙胺卡因750mg;德美菲®是"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主要与具有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及电子注射器配合使用,用于面部真皮层注射透明质酸钠。

    1天前

 医美行业观察

Medytox赢了大熊制药,中国的“第五款”肉毒素也扑了?

观察

观察君

阅读数: 4983

( 0 )

( 0 )

( 0 )

2023-02-16 09:57

导读:日前有消息称,Medytox公司在针对大熊制药在生产过程中非法获取和使用其肉毒毒素菌种和商业秘密提起的民事诉讼一审中获得全胜。法院判令即日起停止大熊制药生产制造及销售包括Nabota在内的所有肉毒杆菌产品,并将该菌株交付于Medytox公司,并向Medytox支付400亿韩元的赔偿金。

 

想必大家对“Medytox”并不陌生,前段时间华熙生物要求解约的企业也是它。但是一码归一码,此次事件Medytox是正方,赢得了诉讼。

 

简单概括就是Medytox起诉大熊制药盗窃其肉毒杆菌毒素的菌株以及描述整个制造过程的文件,最终韩国法院判决Medytox胜诉,也就是坐实了大熊制药的“盗窃”事实。

 

他们之间的纠纷持续了将近7年:

 

2017年10月,Medytox向首尔中央地方法院提起诉讼大熊制药, 称其非法盗用肉毒杆菌菌株和制造工艺,时隔5年零4个月才获得权利伸张;

 

在此期间,2019年Medytox及其美国合作伙伴Allergan(艾尔建)向ITC(国际贸易委员会)投诉,韩国大熊制药及其合作伙伴Evolus(美国一家医学美容公司)偷走了Medytox肉毒杆菌毒素的菌株以及描述整个制造过程的文件。这次,Medytox公司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起诉大熊制药窃取其肉毒毒素菌株及制造工艺一案中获胜,ITC判令大熊制药为期21个月的进口和销售禁令。

 

这样看来,Medytox的两次诉讼都取得了胜利,虽然耗时很长,但是对其未来发展还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业内人都知道,Medytox可不是只有这一件“官司”。

 

2020年6月,Medytox使用未经批准的原液被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厅查处并无限期停产。早在2015年华熙生物就与Medytox签署了合资协议,直到此事发生,这一合作也基本作废,前几日,华熙生物子公司向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提起仲裁,就韩国公司Medytox于合资协议项下的违约提出索赔要求,初步索赔金额为7.5亿港币。

 

除此之外,Medytox还向ITC投诉韩国Hugel公司,指控其窃取其细菌和生产工艺,并试图将窃取菌株和工艺而生产的肉毒素产品出口到美国。但目前此案件还未审理完结。

 

01 细数Medytox 的“得与失”

 

Medytox作为韩国第一家获得肉毒素许可的公司,其肉毒素产品在韩国的市场占有率约40%,连续十年排名第一,包括Neuronox®(Meditoxin)、Innotox®、Coretox®三款产品。

 

有着大好发展前景的Medytox近些年接连惹上官司,遭遇解约。据了解,除华熙生物与其解约之外,艾尔建也在2021年归还Medytox旗下液体肉毒杆菌毒素MT10109L相关的所有权利。艾伯维也表示,将不再与Medytox就美国地区项目和临床进行合作。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是由于Medytox“官司缠身”,艾尔建对其失去了信心;另一方面,艾尔建打算合作的MT10109L产品,虽然从名字上是新型液体毒素,但其实与被取消许可的Innotox是一样的产品。

 

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可以看出,Medytox作为第一家获得肉毒素许可的公司,其研发实力是有目共睹的,大熊制药被判定为盗取,也说明了Medytox在技术上的高壁垒;但同时,不管是在与中国企业,还是与美国企业的合作中,都因为“投机取巧”被终止合作,得不偿失。

 

02 肉毒素市场的“得与失”

 

在Medytox与大熊制药的诉讼中,另一个主角大熊制药也同样值得关注。且不说菌株之间的纷争,仅判决结果中“停止大熊制药生产制造及销售包括Nabota在内的所有肉毒杆菌产品,并将该菌株交付于Medytox公司。”这一条,就足以对整个肉毒素市场格局产生影响,最起码现阶段对中国和美国的肉毒素市场格局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明确,大熊制药的Nabota肉毒素在美国的品牌名是Jeuveau,所以两者是一种东西。

 

Nabota已经在中国完成了三期临床试验,已经向NMPA提交了在中国的上市申请。据市场预测,有望成为中国第五款合规肉毒素。但如今一纸判决下来,想必Nabota的上市申请也会告吹。

 

在美国市场,大熊制药的情况更复杂一些,Jeuvea早已在美国上市。甚至有人称,Jeuvea的上市对艾尔建造成了威胁。大熊制药在美国的合作伙伴是Evolus,此前Medytox与艾尔建想ITC投诉的,正是大熊制药与Evolus,据了解,Evolus是美国整形外科学会的主要成员。这次败诉,对两家企业的冲击都非常强。

 

回到中国肉毒素市场,原本被看作是“第五款肉毒素”的绿毒Nabota折戟,Medytox与华熙生物合作的粉毒、金毒也都已经彻底结束,对本就产品稀缺的中国肉毒素市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那么未来有望成为下一款肉毒素的产品还剩几个?

 

爱美客代理的韩国Huons旗下的Hutox(橙毒),韩国老牌药企Huons公司的产品Liztox于2019年6月在韩国获批上市,目前在韩国市场稳健发展,成长空间较大。据了解,Hutox(橙毒)目前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有望于 2023 年底至 2024 年获批上市。

 

精鼎医药代理的德国Merz旗下西马(Xeomin),翻阅资料显示,在大熊制药的“绿毒”Ⅲ期临床进行中时,Xeomin(西马)就已经完成了Ⅲ期临床,是当下进度最快的肉毒产品。

 

被清算前的华东宁波代理的韩国Jetema的A型肉毒素产品,目前进度未知,但是有媒体曾称,Jetema 旗下 Toxin 预计2025 年前后上市。

 

复星医药代理的美国Revance,2022年9月8日,美国Revance公司官网宣告,其创新医美产品注射用 DAXXIFY™(DaxibotulinumtoxinA-lanm)获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上市。复锐医疗于2021年7月公告,复星产业有权授出Revance有关RT002的相关专业知识及专利,并授予复锐天津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许可引进、使用、销售及商业化RT002美容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中到重度眉间纹)。

 

肉毒素作为技术壁垒非常高的品类,对于许多医美企业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宠儿”,同时也深受求美者青睐。而肉毒素想要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就亟需企业突破技术壁垒。4月12日由医美行业观察主办的“轻医美 见未来·2023中国轻医美大会”就是聚焦在「新材料 新技术 新趋势」方向,我们一起解码医美市场新方向,共探行业新增量,预见轻医美新未来!杭州见!

 

对于目前市场中等待审批的几款肉毒素产品,你认为哪款会成为中国医美市场的第五个肉毒素?



文章来源:医美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